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题茅山华阳洞
题茅山华阳洞
储光羲 〔唐朝〕
华阳洞口片云飞,细雨濛濛欲湿衣。
玉箫遍满仙坛上,应是茅家兄弟归。
写雨
写云
古诗译文
华阳洞的洞口,片片云彩飞过;细雨迷蒙,几乎要沾湿了行人的衣衫。仙坛之上,玉箫之声处处可闻,这应该是茅家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三位仙人)归来了吧。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储光羲:盛唐诗人,与王维、孟浩然等同属山水田园诗派,诗风质朴自然。 2. 茅山道教文化:茅山是道教重要圣地,“三茅真君”是其主要崇奉的神仙。 3. 华阳洞:著名的道教洞天,与陶弘景等历史人物关联密切。 4. 诗歌意象:云、雨、箫、坛等意象共同构建了道教仙境氛围。 5. 文学手法:由实景描写引发虚境联想,是古典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展开
古诗注解
茅山华阳洞:
茅山,位于今江苏省句容市,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誉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华阳洞是茅山上著名的溶洞,传说为仙人栖息之所。
片云飞:
片片云彩飞过,描绘出山洞入口云雾缭绕的仙境景象。
细雨濛濛:
细雨迷蒙的样子,为画面增添了空灵、湿润的意境。
玉箫:
玉制的箫,或是对箫的美称。在道教文化中,箫声常与仙乐、祥瑞相关联。
仙坛:
道教徒设坛祭神、修炼的场所。
茅家兄弟:
指西汉时期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相传他们在茅山修道成仙,被后世尊为“三茅真君”。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诗歌描绘的景象——山洞、飞云、细雨、箫声、仙坛。其次,结合注解,理解关键词语的文化内涵,如“茅家兄弟”所指代的道教仙人传说,这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关键。再次,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手法,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后两句写心中遐想,虚实结合,过渡自然。最后,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诗人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自由逍遥的神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飘逸的仙气。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缥缈灵动的茅山仙境图。前两句写实景:“华阳洞口片云飞,细雨濛濛欲湿衣。”洞口云片飞渡,空中细雨迷蒙,既点明了地点和环境,又营造出一种湿润、清幽、如梦似幻的氛围。后两句由实入虚,展开想象:“玉箫遍满仙坛上,应是茅家兄弟归。”诗人将弥漫的雨声或风声想象成悦耳的仙乐(玉箫声),进而推测这是茅氏仙人归来的征兆。全诗由静景写到声景,由视觉写到听觉,再自然过渡到遐想,将现实景物与道教神话巧妙融合,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意境空灵超逸,余韵悠长。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储光羲游历茅山华阳洞时所作。储光羲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唐代道教兴盛,茅山作为道教圣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往寻仙访道。诗人游览此地,被其幽深神秘的洞天福地景观所触动,结合道教传说,写下了这首充满仙幻色彩的诗篇。
展开
作者信息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
古诗数量:
193
名句数量:
731
作者其他古诗
1
钓鱼湾
1.1万阅读
2
江南曲四首
1.1万阅读
3
钓鱼湾
1万阅读
4
江南曲四首
1万阅读
5
山居贻裴十二迪
1万阅读
6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
1万阅读
7
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
1万阅读
8
寻徐山人遇马舍人
1万阅读
9
牧童词
1万阅读
10
咏山泉 / 山中流泉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