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题衡阳泗州寺
题衡阳泗州寺
张抃 〔唐朝〕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水
无奈
写草
古诗译文
一条悠悠江水连通百粤之地,一片孤帆无可奈何地任凭秋风驱使。
几层峡中浪花在月光下寒冷地冲刷,整日江天之上雨水敲打着船篷。
漂泊的身影渐渐摇曳到青草岸之外,故乡家园谁还会惦念那雪园之东。
不知今夜将寄身于何处,只见一点渔灯从芦苇丛中隐隐透出。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张抃:唐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存其诗一首,即本诗。 2. 诗歌体裁:七言律诗。 3. 地理概念:“百粤”是古代对岭南地区的泛称;“衡阳”在今湖南省。 4. 意象分析:诗中“秋风”、“峡浪”、“寒月”、“雨”、“篷”、“青草”、“渔灯”、“苇丛”等共同构建了羁旅漂泊的典型意境。 5.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对仗(如颔联、颈联)、以景结情。 6. 情感主题:羁旅愁思、思乡怀人。
展开
古诗注解
百粤:
古代泛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片帆:
指代一艘小船。
信秋风:
任凭秋风吹送。信,听任,随意。
寒舂月:
月光下,波浪冲击(舂)着,显得寒冷。
雨打篷:
雨水敲打着船篷。
青草:
可能指江岸边的青草地,也暗含漂泊远方之意。
雪园:
可能指诗人故乡的园林,用“雪”形容,或暗示寒冷、遥远或高洁。
渔灯:
渔船上的灯火。
苇丛:
芦苇丛。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张抃羁旅途中题于衡阳泗州寺的作品。讲解时可抓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从标题入手,明确地点和事件(题诗于寺)。其次,逐联分析诗句内容与情感:首联写行程之始与身不由己;颔联写旅途环境的恶劣与孤寂;颈联直接点明漂泊状态与思乡之情;尾联则通过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夜景,将愁绪推向深处。再次,重点赏析诗歌中的意象组合如何共同营造出萧瑟、迷茫的氛围。最后,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寓情于景等,并点明其作为羁旅诗的典型价值。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与景物描写之间的紧密联系。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江行漂泊为线索,生动描绘了秋江夜雨的萧瑟景象,深切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首联“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勾勒出广阔而苍茫的行程背景,奠定了全诗孤寂、无奈的基调。颔联“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通过“寒舂月”、“雨打篷”等意象,细腻刻画了旅途的艰辛与清冷。颈联“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由景入情,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与身世飘零的感慨。尾联“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以景结情,那一点微弱的渔灯,既是眼前实景,又象征着渺茫的希望和归宿的不定,意境深远,余韵悠长。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是唐代羁旅诗中的佳作。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朝诗人张抃所作。张抃生平记载较少,此诗题为《题衡阳泗州寺》,说明创作地点在衡阳(今属湖南)的泗州寺。诗人身处南方,面对悠悠江水、秋风片帆,触景生情,抒发了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百粤”点明地理背景,反映了唐代士人游历或宦游南方的普遍经历。
展开
作者信息
张抃(?-757)孝昌(今孝感)人。唐朝将领。为张巡属下裨将。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变,张抃从真源令张巡守雍丘。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部将尹子奇攻雎阳,张抃又随张巡协守该城。旋奉命突围至彭城,向许叔冀求援,许叔冀不应。转回雎阳途中,路遇突围而出的南霁云等30人,同至临淮,向贺兰进明告急。贺兰进明亦不欲发兵,但想留下南、张等人,特以酒乐招待。南、张抽刀各断一指,不食而去,复冲破重围返回雎阳。及城陷,张抃与张巡、南霁云等均不屈而死。
古诗数量:
1
名句数量:
4
作者其他古诗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