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登古邺城
登古邺城
岑参 〔唐朝〕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写风
写水
写马
写人
写云
古诗译文
我下马后登上古时的邺城,城中空空荡荡还能看到什么?
东风吹动着荒野的磷火,黄昏时分飘入了昔日飞云殿的废墟。
城的角落向南正对着望陵台,漳河水向东流去永不回返。
魏武帝曹操宫殿里的人早已散尽,年复一年的春色又是为谁而来?
展开
知识点
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邺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都城,尤其是曹魏、后赵、前燕等政权的都城,曹操在此修建了著名的铜雀台。怀古诗是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主要通过凭吊历史遗迹,抒发对历史、人生、时代的感慨。
展开
古诗注解
邺城
:古都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曾为三国时魏国都城。
飞云殿
:邺城中宫殿的名称,此处代指昔日的繁华建筑。
城隅
:城墙角。
望陵台
:即铜雀台,曹操所建,用于游乐和眺望陵墓。
漳水
:即漳河,流经邺城附近。
武帝
:指魏武帝曹操。
人去尽
:指当年的人物已经全部消逝。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典型的怀古之作。首联写诗人登城所见之空寂,设问“复何见”引发深思。颔联以“东风”、“野火”、“暮色”等带有时间流逝和衰败意味的意象,渲染了苍凉氛围。颈联由空间转向历史,“望陵台”和“漳水”将眼前的景物与曹操的时代联系起来,“不复回”三字点明历史不可逆转。尾联直接抒发感慨:昔日英雄与宫苑皆成陈迹,唯有自然春色年年如期而至,但这春色在无人欣赏的废墟前更显徒然,强化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感。讲解时应重点分析诗歌如何通过景象描写与情感抒发的结合,以及今昔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怀古主题。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登临荒城起笔,通过“城空”、“野火”、“飞云殿(废墟)”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荒凉寂寥的画面。东风吹动野火,暮色笼罩残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繁华的消逝。“漳水东流不复回”既是实写,也象征了历史的一去不返。最后两句“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是诗眼,以春色依旧反衬人事全非,用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深沉的今昔之感和历史虚无之悲。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茫,体现了岑参边塞诗之外怀古诗的深厚功力。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岑参所作。岑参在漫游或任职途中经过古邺城遗址,目睹这座曾经繁华的魏国故都已然荒废,只剩断壁残垣。诗人怀古伤今,联想到历史的兴衰变迁以及曹操等历史人物的消亡,感慨万千,因而写下这首《登古邺城》,抒发对世事无常、盛衰轮替的深沉叹息。
展开
作者信息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古诗数量:
486
名句数量:
1793
作者其他古诗
1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万阅读
2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5万阅读
3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2万阅读
4
碛中作
1.2万阅读
5
寄左省杜拾遗
1.1万阅读
6
赵将军歌
1.1万阅读
7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1.1万阅读
8
逢入京使
1.1万阅读
9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1.1万阅读
10
早上五盘岭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