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诗人姜夔的《湖上寓居杂咏》,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首诗的核心是“湖上寓居”,也就是诗人住在西湖边时看到的景色和产生的感受。
首先看题目,“湖上寓居杂咏”,“杂咏”就是随手写的、记录日常所见所感的诗歌,所以这首诗没有复杂的典故,主要是写眼前景、心中情。接下来我们逐句理解:第一句“苑墙曲曲柳冥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湖边有曲折的围墙,围墙边的柳树长得很密,叶子把光线挡住了,所以“冥冥”,就是暗暗的、幽幽的感觉,这是近景,写得很具体;第二句“人静山空见一灯”,周围没有人说话,远处的山也空荡荡的,这时候突然看到一点灯火,这是远景,“一灯”很小,但在安静的环境里特别显眼,就像黑暗里的一点光,很有画面感。
再看后两句,“荷叶似云香不断”,夏天的西湖边有大片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多,而且能闻到一直飘来的荷花香味,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荷叶,还能“闻到”荷香,诗人用了视觉和嗅觉两种感觉来写,让我们好像真的站在湖边;最后一句“小船摇曳入西陵”,湖面上有一只小船,慢慢地晃着,往西陵渡的方向开去,这是动态的画面,前面三句都是偏安静的,最后一句的小船让整个景色“活”了起来,也让我们想知道,这只小船要去哪里?船上有没有人?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再结合诗人的背景,姜夔一辈子没当过大官,经常到处飘着,住在西湖边的时候,他不用想官场的事,每天看柳树、荷叶,闻荷香,所以这首诗里没有难过,也没有激动,就是很平静、很舒服的感觉。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要试着想象自己站在西湖边,感受那种安静的美,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比如从近到远的写景顺序,从围墙柳树到山空灯火,再到荷叶小船,就像我们拍照慢慢拉远镜头一样;还有动静结合,前面的柳、墙、山是静的,后面的灯(微弱的光)、小船是动的,静的景色让人觉得安稳,动的景色让人觉得有生机,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用简单的句子,写出了不简单的画面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