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唐朝〕

澧水桥西小路斜, 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 处处春风枳壳花。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澧水桥西的小路弯弯曲曲,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我还没有到达你的家。

村庄里的园门和小巷看起来大多相似,到处都有春风吹过,枳壳花盛开着。

1. 这首诗是唐代七言绝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2. 诗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乡村的景象。

3. 枳壳花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烘托田园氛围。

4. 诗歌通过写景来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访友时的心情和对乡村风光的喜爱。

  • 澧水:水名,在今湖南省境内。
  • :此处读xiá,倾斜、弯曲的意思。
  • 犹未:还没有。
  • 君家:指友人的家。
  • 村园门巷:村庄里的园地、门户和小巷。
  • 枳壳花:枳树的花,枳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有香气。

我们先来整体读一下这首诗,感受诗人的行踪和所见。首句“澧水桥西小路斜”,诗人从澧水桥西出发,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前行,这为我们勾勒出了出发时的场景。

接着“日高犹未到君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还没到友人家,这里既说明了时间的推移,也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可能有些焦急,但更多的是一种访友途中的期待。

然后看“村园门巷多相似”,这一句很写实,乡村里的布局往往比较相似,容易让人分不清方向,也为后面看到枳壳花做了铺垫。最后“处处春风枳壳花”,在有些迷茫的时候,春风带来了枳壳花的芬芳,眼前一片繁花盛开的景象,瞬间让人心境开阔,也让这次访友之旅更加难忘。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访友图,让我们感受到了唐代乡村的宁静美好和诗人的闲适情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别墅的经历,语言朴素自然,却充满意趣。首句“澧水桥西小路斜”点明了出发地点和路径,“斜”字生动地写出了小路的蜿蜒曲折。次句“日高犹未到君家”既交代了时间,又暗示了路程稍远,以及诗人访友的急切心情。

后两句“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是全诗的妙笔。诗人因村园门巷相似而可能有些迷茫,却在不经意间被处处盛开的枳壳花所吸引,春风拂过,花香弥漫,让访友的过程增添了几分诗意。诗句通过对寻常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田园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闲适的心境。

雍陶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描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内容来看,应是诗人前往城西友人别墅拜访时所作,记录了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访友过程中的情景。

作者信息
雍陶

雍陶(805─?)。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852),授国子毛诗博士。大中八年(854),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北许多地方游历过,写过不少纪游诗。后辞官闲居,养疴傲世。不知所终。工诗。与王建、贾岛、姚合、章孝标等交往唱合。其诗多旅游题咏、送别寄赠之作,擅长律诗和七绝。《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三十一首,编为一卷。《全唐文》录存其文二篇。

古诗数量:135名句数量: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