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

钱霖 〔元朝〕

高歌一壶新酿酒,睡足蜂衙后。

雪深鹤梦寒,石老松花瘦。

不如五株门外柳。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畅饮一壶新酿的美酒后高歌,在蜂衙(指官署)忙碌后酣然入睡。
大雪深处,鹤的梦境也透着寒意;古老的岩石旁,松花稀疏凋零。
这一切,都不如门外那五株垂柳的悠然自在。

  • 意象运用:酒、鹤、松、柳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 对仗手法:“雪深鹤梦寒”与“石老松花瘦”的工整对应。
  • 典故化用:五柳暗指陶渊明,体现文人隐逸传统。
  • 元代散曲特点:口语化表达与文人雅趣的结合。
  • 蜂衙:比喻官署衙门,此处暗指世俗事务的繁忙。
  • 鹤梦寒:以鹤的清冷梦境象征隐士的高洁与孤寂。
  • 石老松花瘦:“石老”指岩石历经风霜,“松花瘦”暗示季节萧瑟,烘托苍凉意境。
  • 五株门外柳: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典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结构分析:前四句铺陈,末句转折,形成“起承转合”的经典结构。
2. 情感表达:通过对比手法(蜂衙忙碌 vs 柳树闲适)强化主题。
3. 艺术特色:“瘦”“寒”等字锤炼精准,体现元代“瘦硬”诗风。
4. 文化内涵:反映了元代文人在仕隐之间的矛盾心理。

全诗通过“酒”“雪”“松”“柳”等意象,构建出清冷与闲适交织的画面。
前四句以工整对仗(“雪深”对“石老”)写官场生活的压抑,末句突然转折,用“不如”二字点题,突出隐逸之乐。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散曲“以俗为雅”的特点。

此诗作于元代,钱霖身处官场却心向隐逸。元代社会动荡,文人常借山水寄托超脱之志。诗中“蜂衙”与“柳”的对比,反映作者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的渴望。

作者信息
钱霖

钱霖(生卒不详),字子云,松江(今上海)人。天历、至顺间,弃俗为道士,更名抱素,号素庵。晚年居嘉兴,又号仄窝道人。曾与杨惟桢等人友善。擅长词曲,编有《江湖清思集》、《醉边余兴》、《渔樵谱》。《录鬼簿》称《醉边余兴》「词语极工巧」,所著集均佚亡。现存散曲小令四首。套数一套。

古诗数量:9名句数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