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
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
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阴偷移。
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
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
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
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阴偷移。
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
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傍晚的云彩渐渐消散,淡淡的天空像一片琉璃般澄澈。
皎洁的明月如同银盘,从海底升起,洁白的光辉照耀千里,一片澄明。
月色晶莹洁净没有尘埃,嫦娥淡雅静立,连桂树的枝叶高低错落都清晰可数。
晶莹的露水刚刚降落,凉爽的秋风还不凛冽,一年中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时节了。
在露天下久坐,稀疏的萤火虫不时飞过,乌鹊正往南飞。
瑶台清冷,凭靠的栏杆已被暖热,想要下楼却又迟迟不愿动身。
思念着佳人,自从分别后杳无音信,对着这明月,她应当也懂得我的相思之情。
最牵动情怀的是,漏壶的滴声悠长,在花荫下暗自伤心,时光悄悄流逝。
料想明天夜里,明月的清辉不会减弱,但天气是阴是晴又怎能知晓。
共同凝结的爱恋,如今分别后,又要等到来年才能相见。
只愿人身强健,能常常在清澈的酒杯和明月的清影相伴下,长久相随。
1. 词牌名“绿头鸭”:绿头鸭是词牌名之一,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下阕各十句,通常押平声韵,句式长短交错,适合表达较为复杂的情感。
2. 晁元礼:北宋词人,字次膺,其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多写闺情、相思等题材,作品被收录于《全宋词》中。
3. 中秋意象:词中“明月”“丹桂”“玉露”等都是中秋常见的意象,明月常象征团圆、思念,桂树则与中秋神话传说相关,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词的文化内涵。
4. 漏壶:古代的计时工具,由壶和箭组成,通过壶中水滴漏来计算时间,词中“漏声正永”反映了古代的计时方式。
5. 情景交融:这是宋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词通过对中秋月夜美景的描写,烘托出对佳人的相思之情,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这首《绿头鸭》是晁元礼的代表作之一,围绕中秋月夜展开,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开篇先写傍晚云彩消散,天空如琉璃般澄澈,引出皎洁的明月,细致描绘了月色下的景象,从宏观的“皓色千里澄辉”到微观的“丹桂参差”,展现了中秋月色的清朗明净,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描绘完月夜美景后,词人的情感自然过渡到对佳人的思念。“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直接抒发了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而“漏声正永”“花阴偷移”则通过时间的流逝,侧面表现出思念的深切与漫长。词人不仅表达了当下的相思,还联想到未来,“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流露出对相见的期盼与不确定性的担忧。
这首词以中秋赏月为背景,将写景、抒情完美融合,展现出细腻深沉的情感。上阕着力描绘中秋月夜的美景:“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开篇便勾勒出澄澈的夜空,“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以生动比喻写出明月的皎洁与光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则进一步刻画月色的洁净与月中景象的清晰,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氛围。“玉露初零,金风未凛”点出时节的宜人,为下文抒情铺垫。
下阕转入抒情,由景及人,抒发对佳人的思念:“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直接点出相思之情,“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阴偷移”通过描写长夜漏声和花阴移动,表现出思念的绵长与痛苦。“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既担忧天气变化,又暗含对相见的期盼,情感复杂。结尾“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则将情感升华,从对个人相思的抒发转向对健康长寿、美好相伴的祝愿,余味悠长。
全词语言清丽雅致,意象鲜明,情景交融,将中秋月色之美与相思之情巧妙结合,尽显词人的细腻笔触与深厚情感。
晁元礼是北宋末年的词人,其词作多写男女相思、羁旅愁思等内容。这首《绿头鸭》从词中“皓色千里澄辉”“素娥”等意象来看,应是作于中秋之夜。此时作者在月下独赏,触景生情,思念远方的佳人,感慨时光流逝、相见之难,于是写下这首词来抒发内心的相思之情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北宋时期,词这种文学体裁盛行,文人多借词抒情,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这首词便是当时社会文化氛围下,词人情感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