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
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静静地在芭蕉浓密的绿荫下漫步,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躺卧休息。
心中还有感怀秋日的诗句,(写下时)窗前的芭蕉叶仿佛也被笔尖划破。
1. 高启:明初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其诗风多样,才情高逸。
2. 芭蕉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常与雨联系在一起,雨打芭蕉多营造出凄清、闲适等不同氛围,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抒情载体。
3. 古诗中的炼字:如诗中的“静”“破”等字,用得精炼传神,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五言绝句:这首诗为五言绝句,句式简洁,讲究意境的营造。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朝诗人高启的《芭蕉》。首先,我们通读全诗,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芭蕉树荫下漫步、听雨的场景,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宁静闲适的画面。“静遶绿阴行”中的“静”字,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安静,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
接着看后两句,“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这里诗人由景生情,产生了创作感秋诗的灵感,并在芭蕉叶上题诗。“书叶破”这个细节很有意思,它让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挥笔题诗的样子,把抽象的诗意转化为了具体的动作。
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结合芭蕉在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以及高启的诗歌风格。同时,体会诗中炼字的妙处,比如“静”和“破”,感受诗人是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营造出深远意境的。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也能学到一些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秋日芭蕉图。首句“静遶绿阴行”描绘了诗人在芭蕉树荫下静静漫步的情景,“静”字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次句“闻听雨声卧”转而写诗人躺卧时聆听雨打芭蕉的声音,动静结合,展现出闲适自在的心境。
后两句“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则将情感与动作相结合,诗人心中涌动着感秋的诗意,便在窗前的芭蕉叶上题诗,“书叶破”的细节生动形象,既写出了题诗的动作,又暗含了诗人对秋景的深情寄托。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意境深远,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闲居的雅兴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启是明初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清新俊逸,多表现个人情怀与自然之美。这首《芭蕉》创作于明朝初期,具体年份不详。从诗中内容来看,可能是诗人在一个秋日,于庭院中见到芭蕉,恰逢雨天,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秋日景色的感触和闲居生活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