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读一遍《红叶》:“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写的五言绝句,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画面、情感和历史感都很丰富,我们可以分三步理解它。
第一步,读懂眼前的景。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秋景:寒霜把整片树林都染红了,稀疏的树木站在傍晚的夕阳里。这里要注意“萧疎”不是“荒凉”,而是“错落稀疏”,所以画面不是衰败的,而是绚烂(红)又清幽(萧疎+夕照)的,就像一幅淡淡的秋日油画。
第二步,理解背后的情。后两句突然提到“秋怨”和“上阳宫”,这是诗人从景想到了历史。红叶不只是叶子,它曾被人用来写“秋怨”——也就是秋天里的愁事,而这份愁事还从“上阳宫”传了出来。上阳宫是古代的皇宫,能在宫里写“秋怨”的,可能是宫女、失意的官员,所以诗人其实是借红叶,偷偷表达对这些人的同情,让秋景多了一层难过的情绪。
第三步,记住诗里的“小知识”。比如“红叶”在古诗里常和“愁绪”有关,高启用的就是这个传统;还有作者高启是“吴中四杰”之一,写风景特别厉害。另外,五言绝句就像“短故事”,要在四句里把景、情、想法都装下,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拉上历史,做到了“小而精”,这也是我们读绝句时要注意的特点。
总的来说,读这首诗,既要欣赏秋日红叶的美,也要体会藏在叶子背后的“秋怨”,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高启想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