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描绘泰山风光、抒发历史感慨的佳作。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脉络,诗人从登山后的所见所感写起,逐步拓展到对历史的回望,层次清晰。
首联和颔联着重写泰山的高峻雄伟。“俯首无齐鲁”让我们感受到泰山之高,仿佛凌驾于齐鲁大地之上;“东瞻海似杯”则用比喻手法,将广阔的大海比作小杯,更衬托出泰山的巍峨。“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则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那种登顶后看到万山铺展的震撼之情跃然纸上。
颈联转而描写泰山周边的壮丽景象,“日抱扶桑躍,天横碣石来”,把日出的景象和远方的碣石山融入画面,让泰山的景象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与天地相连,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最后尾联“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的自然景观联想到历史上的帝王在此留下的遗迹,让我们思考到泰山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名山。通过这首诗,我们既能领略到泰山的雄伟壮丽,也能感受到李梦阳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能了解到明代复古文学的一些特点,以及泰山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