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宜春入,游人喜意长。
草生季伦谷,花出莫愁坊。
断云发山色,轻风漾水光。
楼前戏马地,树下斗鸡场。
白头自为侣,绿酒亦满觞。
潘园观种植,谢墅阅池塘。
至闲似隐逸,过老不悲伤。
相问焉功德,银黄游故乡。
帝都洛阳最适合春天游览,游人的喜悦之情悠长。
季伦谷中青草生长,莫愁坊里鲜花绽放。
零散的云朵显露出山间景色,轻柔的春风荡漾着水面波光。
楼前是当年戏马的场地,树下是斗鸡的场所。
白发老人自结为伴,杯中也斟满了绿色的美酒。
在潘岳的园子里观赏种植的草木,在谢安的别墅里游览池塘。
极度闲适仿佛隐居避世之人,年纪虽大却不悲伤。
相互询问有何功业与德行,不过是身佩银印金章回到故乡。
1. 齐梁体:是指南朝齐、梁时期形成的一种诗体,注重声律、对仗和辞藻的华丽,对唐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2. 唱和诗:古代诗人相互酬答之作,一人作诗,另一人依韵相和,体现了文人之间的交往与文学交流。
3. 洛阳:唐朝重要城市,曾为东都,文化繁荣,多名园胜景,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4. 典故运用:诗中提到的季伦、莫愁、潘岳、谢安等,都是历史上的名人,诗人借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添了文化底蕴。
5. 律诗特点:此诗为八韵,属于律诗范畴,讲究平仄、对仗,结构严谨。
《和乐天洛城春齐梁体八韵》是刘禹锡与白居易唱和的一首描绘洛阳春日风光的诗作。开篇从整体上写出洛阳春日适合游览,游人心情愉悦。接着,诗人选取了洛阳有代表性的景物,如季伦谷的草、莫愁坊的花,还有断云、轻风、山色、水光等,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
随后,诗人将视角转向人事,戏马地、斗鸡场展现了当时的娱乐活动,白头相伴、绿酒满觞则描绘了闲适的生活场景。潘园、谢墅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名园的游览,也暗含了对古人生活态度的向往。
最后两句“相问焉功德,银黄游故乡”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体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淡,以及在经历人生起伏后对平淡闲适生活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对仗工整,既展现了洛阳春日的美景,又传达出诗人超然的心境,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
全诗描绘了洛阳春日的繁盛景象和文人的闲适生活,格调明快,意境优美。首联点明帝都洛阳春日宜人,游人兴致高昂,奠定了愉悦的基调。颔联和颈联通过描写草木、花卉、云色、水光以及戏马地、斗鸡场等,展现了洛阳春日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画面感十足。
颈联和尾联转向描写人物活动与心境,白发相伴、畅饮美酒,游览名园别墅,体现出一种超然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以问答形式,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展现了诗人历经世事沧桑后的豁达与超脱。
诗歌语言清丽,对仗工整,符合齐梁体的特点,将景、情、事巧妙融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是刘禹锡和白居易(乐天)的唱和之作,属于齐梁体。当时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曾在洛阳任职或居住,两人交往密切,常有诗歌唱和。洛阳作为古都,春日风光秀丽,文人雅士多会于此游览赏景,抒发情怀。此诗即描绘了洛阳春日的美景和士人的闲适生活,体现了诗人在经历宦海沉浮后的平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