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海阳十咏。月窟
海阳十咏。月窟
刘禹锡 〔唐朝〕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
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
写人
古诗译文
流水飞溅,冲刷着幽深的岩石,涓涓细流注入那圆形如满月的水潭。潭水如同常盈不竭的玉杯,承接了清冷夜晚的露水。山岩曲折处,月光斜斜地照射下来;树林清寒,春日的余晖尚带暖意。游人不敢轻易触碰这潭水,唯恐水下有蛟龙守护着这神秘的月窟。
展开
知识点
1.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2. 《海阳十咏》是刘禹锡贬谪期间创作的组诗,属山水田园诗范畴,借景抒怀。
3. “月窟”原指月亮所在的洞穴,神话中月宫所在,后引申为幽静如月的水潭或山洞。
4. 唐代山水诗注重意境营造,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哲理或情感。
5. “蛟龙护”是典型的神话意象,用以增强诗歌的神秘感和象征意义。
展开
古诗注解
溅溅
:水流激荡发出的声音,形容水流动态。
漱
:冲刷,冲荡。
团圆处
:指圆形的水潭,比喻为满月之窟,即“月窟”。
常满杯
:传说中永不干涸的杯子,象征洁净、神秘的水源。
岩曲
:山岩曲折之处。
林寒春晚煦
:林间尚有寒意,但春日傍晚仍有一丝温暖的阳光。“煦”指温暖。
蛟龙
:古代传说中的水生神兽,常居深潭,守护宝物或灵境。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窟”的清幽景象,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纯净神秘的自然之美。诗人从听觉(溅溅)、视觉(团圆处、月斜照)到心理感受(不敢触)层层递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中“常满杯”与“蛟龙护”运用传说意象,不仅美化了景物,更深层地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如同被神龙守护的圣境,不容凡俗亵渎。结合刘禹锡被贬的背景,此诗实为托物言志之作,表面写景,实则抒发了诗人虽处逆境仍不改其志的精神境界。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细腻笔触描绘“月窟”这一幽静奇景。前四句写水潭之形与质:水流清幽,潭如满月,似承夜露的玉杯,突出其洁净、永恒之美。五六句转写环境光影:月光斜照岩间,春阳微暖林梢,营造出清冷中蕴含生机的意境。末两句以“不敢触”和“恐有蛟龙护”作结,赋予月窟神秘色彩,既表现对自然灵境的敬畏,也暗喻诗人高洁自守、不容玷污的情怀。全诗意境空灵,语言凝练,情景交融,体现了刘禹锡山水诗清峻深邃的艺术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期间,寄情山水,创作了《海阳十咏》组诗,描绘当地名为“海阳”的园林或自然景观。《月窟》是其中一首,借幽静神秘的月形水潭抒发内心情感。此时刘禹锡身处政治低谷,但仍保持高洁志趣,诗中景物描写寄托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侵扰的警惕。
展开
作者信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
925
名句数量:
3418
作者其他古诗
1
游桃源一百韵
1.1万阅读
2
酬乐天咏老见示
1.1万阅读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万阅读
4
寄赠小樊
1万阅读
5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
1万阅读
6
浪淘沙九首
1万阅读
7
插田歌
1万阅读
8
蜀先主庙
1万阅读
9
插田歌
1万阅读
10
竹枝词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