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明庭去,初随优诏还。
曾为鹏鸟赋,喜过凿龙山。
新墅烟火起,野程泉石间。
岩廊人望在,只得片时闲。
暂别明庭去,初随优诏还。
曾为鹏鸟赋,喜过凿龙山。
新墅烟火起,野程泉石间。
岩廊人望在,只得片时闲。
暂时告别朝廷离去,起初是跟随优待的诏令返回。
曾经写下《鹏鸟赋》,如今欣喜地经过凿龙山。
新的别墅升起烟火,野外的路程在泉石之间。
朝廷中的人们还在期盼,我只能有片刻的清闲。
1.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其诗风格清新明快,常蕴含哲理。
2. 和诗:指唱和,和诗者依照原诗的韵脚或诗意作诗回应,此诗是刘禹锡和李德裕的作品。
3. 《鹏鸟赋》:汉代贾谊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与鹏鸟的对话,抒发了对生死、祸福的看法,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
4. 平泉: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是李德裕的别墅所在地,当时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之一。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脉络。开篇两句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和缘由,离开朝廷又因优诏返回,这为全诗奠定了一个略带波折的基调。接着,诗人提到《鹏鸟赋》,这不仅仅是引用一篇作品,更是借此暗示自己过往可能有过的失意与感慨,而“喜过凿龙山”则让我们感受到他此刻心情的转变,途中的美景带来了喜悦。
再看中间两句,“新墅烟火起,野程泉石间”,这是非常生动的画面描写。烟火升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我们仿佛能看到新墅中人们的生活场景;而野外的路程在泉石之间,又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两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暂时脱离朝堂纷争后,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欣赏。
最后两句“岩廊人望在,只得片时闲”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诗人虽然享受着眼前的片刻清闲,但心中始终牵挂着朝廷,人们对他的期望也让他无法完全沉溺于安逸之中。这体现了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即使在暂离岗位时,依然心系家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既展现了途中的所见所感,又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首联“暂别明庭去,初随优诏还”点明了诗人离开朝廷又返回的背景,“暂别”和“初随”体现出事情的阶段性。颔联“曾为鹏鸟赋,喜过凿龙山”,借《鹏鸟赋》抒发过往的感慨,而“喜过”则表达了经过凿龙山时的愉悦心情,形成对比,展现心境的变化。颈联“新墅烟火起,野程泉石间”描绘了途中所见的景象,新墅的烟火充满生活气息,野外泉石间的路程则显露出自然之美,让人心生惬意。尾联“岩廊人望在,只得片时闲”笔锋一转,从眼前的闲适拉回到对朝廷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心系朝堂的责任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复杂,余味悠长。
刘禹锡是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此诗是和李相公之作,李相公即李德裕,是中唐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平泉是李德裕的别墅所在地。当时,诗人可能经历了一番政治波折后,跟随诏令返回,途经龙门南岭,遥望山居而作此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暂离朝廷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暂时清闲的欣喜,也有对朝廷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