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衔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
故吏来辞辛属国,精兵愿逐李轻车。
毡裘君长迎风驭,锦带酋豪踏雪衙。
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
凤凰衔着新诏书降临恩泽光华,又见旌旗飘扬从浑家出发。 旧时的属官前来辞别辛属国,精锐士兵愿追随李轻车。 穿着毛毡裘衣的君主迎风驾驭,锦带酋豪踏雪入衙。 无奈明年春日美好时,却无人唤我同赏牡丹花。
1. 送别诗的特点与常见意象 2. 唐代边塞诗的风格特征 3. 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特色 4. 古代官员赴任的相关礼仪 5. 唐代与少数民族的交往
这首诗是典型的唐代送别诗,展现了刘禹锡作为中唐重要诗人的艺术造诣。首联以祥瑞意象开篇,突出皇恩浩荡;颔联通过"故吏""精兵"的描写,显示浑大夫的威望;颈联想象边塞风情,用"毡裘""锦带"等服饰特征展现异域色彩;尾联笔锋一转,以春日无人共赏牡丹的遗憾,含蓄表达惜别之情。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朝廷的荣耀与边塞的艰苦并置,既赞美友人的功业,又暗含关切之意。刘禹锡善于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此诗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
此诗以送别为主题,前四句写浑大夫受命赴任的荣耀场面,后四句想象边塞风情并抒发感慨。诗中运用"凤衔诏""旌旗出"等意象展现皇恩浩荡,通过"毡裘君长""锦带酋豪"描绘边塞特色,最后以"无人唤看牡丹花"的遗憾作结,含蓄表达惜别之情。全诗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展现了刘禹锡诗歌的豪放与深情。
此诗为刘禹锡送别友人浑大夫赴任丰州所作。丰州地处边塞,浑大夫此次赴任肩负重任。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愿,也流露出对边塞生活的想象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