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倩猜。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来君回唱竹枝歌。
第一首: 最先迎来春光到来,浅黄嫩绿映照着楼台。 只因杨柳婀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频频猜度。 第二首: 巫峡巫山杨柳繁茂,朝云暮雨遥相呼应。 因想起阳台无限往事,盼君归来共唱《竹枝歌》。
此组诗需注意三个层次: 1. 表层写景:捕捉早春杨柳的形态色彩,展现敏锐观察力 2. 中层用典:通过巫山神女典,将自然景物转化为情感载体 3. 深层寄托:末句"来君回唱"暗含政治寓意,或期待朝廷召还 艺术上最具特色的是"春风长倩猜"句,将无形春风拟作多情少年,与杨柳形成戏剧性互动,体现诗人"指物作诗立就"的功力。
第一首以拟人手法写早春杨柳:首句"先到来"突出其报春特性,次句色彩明快,"袅娜多情"将杨柳比作含羞少女,尾句"春风长倩猜"形成奇妙互动。 第二首转入典故运用:"巫山杨柳"与"朝云暮雨"构成时空叠印,末句"回唱竹枝歌"既呼应民歌创作实践,又暗含对知音的期待。两首诗均体现刘禹锡善用比兴、化俗为雅的特点,在轻快韵律中寄托悠远情思。
此诗作于刘禹锡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期间(822-824年)。当地盛行《竹枝歌》,诗人深受启发,将民歌情调与文人诗结合。诗中"巫峡巫山"即夔州地理特征,借楚地典故抒写对巴渝风物的喜爱,体现其"诗豪"的清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