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闻道士弹思归引
闻道士弹思归引
刘禹锡 〔唐朝〕
仙公一奏思归引,逐客初闻自泫然。
莫怪殷勤悲此曲,越声长苦已三年。
思归
古诗译文
道士弹奏起《思归引》的曲调,我这被贬之人初次听到便不禁落泪。
莫要怪我对此曲格外感伤,这饱含越地乡音的哀愁已折磨我整整三年。
展开
知识点
1. 刘禹锡"永贞革新"核心成员,革新失败后成为"二王八司马事件"受害者 2. 《思归引》属琴曲中的"九引"之一,与《猗兰操》《别鹤操》齐名 3. 唐代贬官制度:五品以上官贬为司马,刘禹锡从监察御史(正八品上)贬朗州司马(从五品下)属明降实罚 4. "越声"典出《史记·张仪列传》"越人庄舄仕楚执珪而病中犹作越吟"
展开
古诗注解
仙公
:对道士的尊称,此处指弹琴者。
思归引
:古琴曲名,相传为春秋时期卫国贤士所作,表达思乡之情。
逐客
:被贬谪的官员,此处为诗人自指。
泫然
:流泪的样子。
越声
:指南方越地的音调,刘禹锡贬谪地朗州(今湖南常德)属古越地。
展开
讲解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
1.
听觉意象群
:通过"奏""闻""声""曲""声"等词构建音乐情境
2.
时空压缩手法
:"三年"的时间量词与"长苦"的空间感受形成通感修辞
3.
双重身份投射
:既是被贬的"逐客",又是懂音乐的知音人,暗含《思归引》曲作者(卫国贤士)与诗人处境的古今呼应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琴曲为媒介,层层递进展现羁旅之悲。首句"仙公"与"逐客"形成身份对比,突显漂泊感;"初闻自泫然"直写情感冲击力。后两句以"莫怪"转自我开解,却用"越声长苦"强调时间跨度,三年煎熬尽在"长苦"二字中。诗人善用音乐意象(琴曲、越声)承载复杂情感,虚实相生。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司马。诗中"三年"指自永贞元年(805年)贬谪至作诗时,道士的琴曲触发了他积郁已久的思归之情,故以诗抒怀。
展开
作者信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
925
名句数量:
3418
作者其他古诗
1
游桃源一百韵
1.1万阅读
2
酬乐天咏老见示
1.1万阅读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万阅读
4
寄赠小樊
1万阅读
5
浪淘沙九首
1万阅读
6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
1万阅读
7
插田歌
1万阅读
8
蜀先主庙
1万阅读
9
插田歌
1万阅读
10
竹枝词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