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园怀古

未知 〔唐朝〕

缓步洛城下,轸怀金谷园。

昔人随水逝,旧树逐春繁。

冉冉摇风弱,菲菲裛露翻。

歌台岂易见,舞袖乍如存。

戏蝶香中起,流莺暗处喧。

徒闻施锦帐,此地拥行轩。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缓缓漫步在洛阳城下,深切怀念着昔日的金谷园。

过去的人已如流水般逝去,旧日的树木却随着春天越发繁茂。

枝条轻轻摇动,显得柔弱无力;花草沾着露水,纷纷扬扬地翻动。

当年的歌台哪里容易见到,仿佛昔日的舞袖还隐约存在。

嬉戏的蝴蝶在花香中飞起,黄莺在暗处喧叫。

只听说当年这里曾铺设华美的锦帐,如今却只有行人的车马聚集在此。

1. 金谷园:西晋石崇所建别墅,是当时著名的游乐场所,与“兰亭”并称,后成为文学中象征繁华盛景及兴衰无常的意象。

2. 怀古题材:古诗中常见题材,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往昔,抒发对历史、人生的感慨,多包含今昔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

3. 洛阳:唐朝重要城市,历史悠久,多古迹,是文人墨客常咏叹的对象。

4. 意象运用:诗中“蝶”“莺”“树”“露”等自然意象,既描绘春日景象,又烘托怀古的伤感氛围,体现唐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 金谷园:西晋石崇的别墅,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以奢华著称,后成为繁华易逝的象征。
  • 洛城:指洛阳城。
  • 轸怀:深切怀念。轸,悲痛,此处指深切。
  • 昔人:指过去在金谷园生活的人,如石崇及其宾客等。
  • 冉冉:形容枝条轻轻摇动的样子。
  • 菲菲:形容花草茂盛、香气浓郁的样子。
  • 裛露:沾着露水。裛,沾湿。
  • 歌台、舞袖:代指金谷园昔日的繁华娱乐场景。
  • 戏蝶:嬉戏的蝴蝶。
  • 流莺:飞翔的黄莺。
  • 施锦帐:指当年金谷园奢华的陈设,铺设华美的帐幕。
  • 行轩:指行人乘坐的车马。

这首《金谷园怀古》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开篇作者漫步洛阳城下,心中怀念着曾经繁华的金谷园,奠定了追忆往昔的情感基调。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园中景象展开对比:过去的人已消失如流水,而老树却年年逢春生长繁茂,这种自然与人事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

中间几句细致刻画了金谷园的春日景色,柔弱的枝条、带露的花草、嬉戏的蝴蝶、鸣叫的黄莺,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却反衬出如今园中的寂寥——曾经的歌台舞榭早已不见,只剩这些自然景物依旧。最后两句更是直接点出今昔差异:过去这里是铺设锦帐的奢华之地,现在却只有过往行人的车马,鲜明的对比让“繁华易逝”的感慨更加深刻。

读这首诗,我们能体会到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沉思,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兴衰无常”的深刻感悟。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场景的交织,诗人将抽象的感慨融入具体的画面,让读者在品味景色的同时,体会其中的历史沧桑。

全诗以“怀古”为核心,通过今昔对比,营造出浓厚的沧桑感。首联“缓步洛城下,轸怀金谷园”点明题意,交代了地点与情感基调,“缓步”“轸怀”尽显作者的沉思与怀念。

颔联“昔人随水逝,旧树逐春繁”以“昔人”逝去与“旧树”繁茂对比,时光流逝中,人事已非而自然依旧,暗含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感慨。颈联“冉冉摇风弱,菲菲裛露翻”细致描绘园中的景物,枝条摇曳、花草带露,既写尽春日生机,又暗含柔弱易逝之态,写景中融入情感。

尾联“徒闻施锦帐,此地拥行轩”将昔日的奢华“锦帐”与如今的“行轩”(行人车马)对比,直接点出繁华不再的现实,收束全诗,余味悠长。全诗语言清丽,借景抒情,以眼前景勾起往昔忆,在对比中传递出深沉的历史感慨。

金谷园是西晋时期富豪石崇的别墅,曾是当时文人雅士聚集、宴饮游乐的胜地,以奢华闻名。但随着时代变迁,石崇败落,金谷园也逐渐荒废。唐朝时期,许多文人路过洛阳,凭吊金谷园遗迹,感慨世事兴衰、繁华易逝,遂有不少怀古之作。本诗作者不详,但其创作应是在凭吊金谷园旧址时,触景生情,追忆往昔繁华与如今萧瑟的对比,抒发对历史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

作者信息
未知

未知

古诗数量:4870名句数量: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