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疾

孟郊 〔唐朝〕

冷气入疮痛,夜来痛如何。

疮从公怒生,岂以私恨多。

公怒亦非道,怒消乃天和。

古有焕辉句,嵇康闲婆娑。

请君吟啸之,正气庶不讹。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寒冷的气息侵入疮口,带来阵阵疼痛,夜晚来临时,这疼痛又会是怎样呢?

这疮痛是因公家的愤怒而生,并非因为私人的怨恨太多。

公家的愤怒本身也不合乎正道,愤怒平息才是自然的祥和。

古代有嵇康那样光彩照人的诗句,他能安闲自在地徘徊。

请您吟诵长啸,让正直的气节或许能不致错误。

1. 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语言简练古朴,风格奇崛瘦硬。

2.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在音乐方面也造诣颇深,其代表作有《广陵散》《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3. 古诗中常用典故来丰富诗歌内涵,本诗中"嵇康闲婆娑"便是运用典故,以古人的事迹或品格来寄托诗人的情感或理想。

4. "天和"一词在古代文化中常指自然的和谐、人体的元气等,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体关系的认识。

  • 访疾:探望病人,这里可能是诗人自身患病或探望他人时所作。
  • 冷气:寒冷的空气。
  •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 公怒:公家、朝廷的愤怒,也可能指上级的怒气。
  • 私恨:个人的怨恨。
  • 天和:自然的祥和之气,也指人体的元气。
  • 焕辉句:光彩照人、出色的诗句。
  • 嵇康: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崇尚老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 闲婆娑:安闲地徘徊、舞动,形容嵇康自在的状态。
  • 吟啸:高声吟咏、长啸,古人常以吟啸表达情感。
  • 正气:正直的气节、浩然之气。
  • :或许、差不多。
  • :错误、偏差。

《访疾》是孟郊一首富有真情实感的诗作。我们首先从字面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所描述的疮痛之苦,"冷气入疮痛,夜来痛如何",这两句让我们仿佛能体会到诗人在寒冷中备受病痛折磨的情景。

接着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诗人告诉我们这疮痛并非来自私人恩怨,而是源于"公怒",这就把个人的痛苦与外界的压力联系了起来,让我们了解到诗人当时可能身处不公的环境中。而"公怒亦非道,怒消乃天和"则是诗人的一种观点表达,他希望这种不合理的愤怒能够平息,回归到平和的状态。

之后提到嵇康,这是诗人在借古人自勉,嵇康那种自在洒脱、坚守自我的品格是诗人所向往的,也为诗歌增添了文化底蕴。最后一句"请君吟啸之,正气庶不讹",是诗人的心声,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正气,不被外界所扭曲。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写出了个人的痛苦,又蕴含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孟郊在困顿中依然保持的正直品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开篇即点出"冷气入疮痛"的真切感受,以"夜来痛如何"的设问,将疮痛的折磨生动地展现出来,既写出了身体的痛苦,也暗示了内心的煎熬。接着诗人点出疮痛的根源"疮从公怒生,岂以私恨多",把个人的病痛与外界的压力联系起来,反映出当时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处境。

"公怒亦非道,怒消乃天和"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公怒"的看法,认为这种愤怒不合正道,只有平息愤怒才能回归自然祥和,展现了诗人对平和公正的渴望。随后引入嵇康"闲婆娑"的典故,借嵇康的自在洒脱与优秀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最后"请君吟啸之,正气庶不讹",以呼吁作结,希望通过吟啸来保持正气不被扭曲,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正直气节的品格。全诗语言质朴平实,却情感真挚,将个人的病痛与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相结合,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穷愁潦倒的境遇,风格瘦硬奇警。《访疾》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中内容来看,可能是诗人在遭受不公待遇、身心俱疲且身患疮疾时所作。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公现象,诗人自身也可能受到了来自官方或上层的压力与愤怒,内心充满了压抑与痛苦,便借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正直气节的坚守和对平和状态的向往。

作者信息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428名句数量: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