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
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
太行青巅高,枋口碧照浮。
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
老逸不自限,病狂不可周。
恣闲饶淡薄,怠玩多淹留。
芳物竞晼晚,绿梢挂新柔。
和友莺相绕,言语亦以稠。
始知万类然,静躁难相求。
耸我残病骨,健如一仙人。
镜中照千里,镜浪洞百神。
此神日月华,不作寻常春。
三十夜皆明,四时昼恒新。
鸟声尽依依,兽心亦忻忻。
澄幽出所怪,闪异坐微絪. 可来复可来,此地灵相亲。
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
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
太行青巅高,枋口碧照浮。
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
老逸不自限,病狂不可周。
恣闲饶淡薄,怠玩多淹留。
芳物竞晼晚,绿梢挂新柔。
和友莺相绕,言语亦以稠。
始知万类然,静躁难相求。
耸我残病骨,健如一仙人。
镜中照千里,镜浪洞百神。
此神日月华,不作寻常春。
三十夜皆明,四时昼恒新。
鸟声尽依依,兽心亦忻忻。
澄幽出所怪,闪异坐微絪. 可来复可来,此地灵相亲。
一步又一步向前走,出行到千里之外的幽静之地。
为了领略山水的意趣,特意作此趟寂寞的出游。
太行山青色的山顶高耸,枋口的碧水映照天光浮动。
(水面)如同明亮没有底的镜子,(水面上)有闲适无争的鸥鸟浮游。
年老逸兴不受拘束,因病而疏狂的性子难以周全。
任凭闲适带来淡泊之感,懈怠游玩中多有停留。
芬芳的景物竞相到了暮春时节,绿色的枝梢挂着新抽的柔条。
与友人如黄莺般相互环绕,话语也十分稠密。
才知道万物都是这样,恬静与躁动难以相互求得。
(这山水)振奋我残病的身躯,使我强健得如同仙人。
水中之镜映照千里景象,镜般的波浪中仿佛有百神潜藏。
这神妙是日月的精华,不似寻常的春光。
三十个夜晚都明亮,四季的白天总显得新奇。
鸟的叫声满是依恋,兽的神情也欢欣愉悦。
澄澈幽静中显现出奇异之物,奇异的景象在微茫的雾气中浮现。来吧来吧,这地方与神灵相亲近。
1. 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歌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风格瘦硬奇警。
2. 枋口是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和风景名胜地,位于今河南济源,因沁水在此出口而得名,历代文人多有题咏。
3. “忘机鸥”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源自《列子·黄帝》,后常用来象征无巧诈之心、闲适自在的境界。
4. 古诗中常用“镜”比喻水面,如本诗“明明无底镜”,类似的还有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
5. 中唐诗歌在盛唐之后,风格多样,孟郊的这首山水诗既继承了盛唐山水诗的写景传统,又融入了个人的穷愁与超脱,体现了中唐诗歌的转型特点。
《游枋口》是孟郊游览枋口时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这首诗。
首先是游览的缘由与过程。诗人开篇便说“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表明他是为了追寻山水的意趣而特意出行。接着描绘了太行山的高峻、枋口水面的澄澈,以及暮春时节的景物,让我们仿佛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领略了枋口的自然风光。
其次是情感的变化与流露。诗中既有“恣闲饶淡薄,怠玩多淹留”的闲适,也有“和友莺相绕,言语亦以稠”的愉悦,更有“耸我残病骨,健如一仙人”的振奋。这些情感的表达,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山水中的身心放松与精神滋养。
最后是蕴含的人生感悟。“始知万类然,静躁难相求”,诗人从自然万物中领悟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状态,不必强求一致。这种感悟既是对自然的理解,也是对人生的释怀。结尾“可来复可来,此地灵相亲”则将对枋口山水的喜爱推向极致,让我们体会到自然对人的吸引力与慰藉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孟郊在自然中寻求超脱的心境,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游览画卷。
全诗围绕“游枋口”展开,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开篇“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直白点出出游的目的与状态,“寂寞游”看似孤寂,实则是为专注于山水意趣,奠定了全诗闲适超脱的基调。
中间部分着力描绘枋口的美景:“太行青巅高,枋口碧照浮。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以生动的比喻勾勒出太行山的高耸与枋口水面的澄澈,鸥鸟的“忘机”更添闲适氛围。随后写游览中的心境与所见春景,“芳物竞晼晚,绿梢挂新柔。和友莺相绕,言语亦以稠”,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与友人相伴的愉悦。
后半部分则由景入情,由情入理。“始知万类然,静躁难相求”道出对万物不同状态的感悟;“耸我残病骨,健如一仙人”展现山水对人的精神滋养;末尾“可来复可来,此地灵相亲”以恳切的呼唤作结,表达对枋口山水的深深眷恋与神往,将情感推向高潮。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却将山水之美与内心之感融合无间,体现了孟郊诗歌“瘦硬”之外的另一种风格,于平淡中见真情。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一生困顿,仕途不顺,其诗歌多抒发穷愁孤苦之情,但也不乏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与感悟。《游枋口》是他游览枋口时所作,枋口为当时著名的山水胜地。
从诗中“老逸不自限,病狂不可周”等句推测,此诗可能创作于孟郊晚年,此时他或许身体欠佳,但仍保有对自然的热爱。他特意前往幽静的山水之间,既是为领略自然风光,也可能是为在山水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超脱,暂时摆脱现实的困顿与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