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转运陆中丞

孟郊 〔唐朝〕

掌运职既大,摧邪名更雄。

鹏飞簸曲云,鹗怒生直风。

投彼霜雪令,翦除荆棘丛。

楚仓倾向西,吴米发自东。

帆影咽河口,车声聋关中。

尧知才策高,人喜道路通。

皆经内史力,继得酂侯功。

莱子真为少,相如未免穷。

衣花野菡萏,书叶山梧桐。

不是宗匠心,谁怜久栖蓬。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执掌转运的职责已经十分重大,铲除邪恶的名声更加雄壮。

大鹏展翅搅动弯曲的云彩,鱼鹰发怒生出正直的风。

施行那严厉的法令,铲除像荆棘一样的恶人恶事。

楚地的粮仓粮食倾向西边运输,吴地的稻米从东边发出。

船帆的影子在河口处仿佛呜咽,车辆的声音在关中几乎使人耳聋。

尧帝般的君主知道您才策高超,人们欣喜道路畅通。

这都是经过您这位内史的努力,继承了酂侯萧何那样的功绩。

莱子的孝顺诚然难得,司马相如却不免穷困。

衣服上的花纹如同野外的荷花,书写用的叶子是山梧桐叶。

如果不是您有宗师般的匠心,谁会怜惜我这长久栖息在蓬草间的人呢。

1. 转运使:古代官名,主要负责粮食、物资的转运,在协调各地物资、保障国家供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中丞:古代官名,汉代为御史大夫的属官,后世多有变化,职责也有所不同,常参与监察等事务。

3. 尧:传说中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是儒家推崇的理想君主形象,常被用来比喻贤明的统治者。

4. 酂侯:指萧何,西汉初年政治家,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因功被封为酂侯,在制定律令、稳定后方等方面有重大贡献。

5. 莱子:即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人,是古代著名的孝子,其孝行故事流传甚广。

6. 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辞赋家,其作品辞藻华丽,气势恢宏,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等,他曾经历过穷困的生活。

7. 菡萏:荷花的古称,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象征纯洁、美好的事物。

  • 转运陆中丞:指担任转运使的陆姓中丞。转运使是古代负责粮食、物资转运的官员;中丞是古代官名。
  • 掌运:执掌转运事务。
  • 摧邪:铲除邪恶。
  • 鹏飞簸曲云:大鹏展翅搅动弯曲的云彩。鹏飞,大鹏飞翔,常用来比喻有远大志向或才能的人。簸,搅动。
  • 鹗怒生直风:鱼鹰发怒生出正直的风。鹗,一种猛禽,常用来比喻刚直不阿的人。
  • 霜雪令:严厉的法令。
  • 荆棘丛:比喻恶人恶事。
  • 楚仓:楚地的粮仓。楚,古代地域名。
  • 吴米:吴地的稻米。吴,古代地域名。
  • 河口:河流入海口或重要渡口。
  • 关中:古代地域名,今陕西中部一带。
  • 尧知:像尧帝一样的君主知道。尧,古代贤明君主。
  • 内史:古代官名,这里指陆中丞。
  • 酂侯功:指萧何的功绩。酂侯,萧何的封号,萧何是汉初名臣,有大功。
  • 莱子:指老莱子,古代著名的孝子。
  • 相如:指司马相如,汉代文学家,曾有过穷困的经历。
  • 菡萏:荷花。
  • 宗匠:指在学术或艺术上有重大成就、为众人所推崇的人,这里指陆中丞。
  • 栖蓬:栖息在蓬草间,比喻处境困窘。

《赠转运陆中丞》是孟郊写给转运使陆中丞的一首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诗。

首先,从内容上看,诗歌围绕陆中丞展开,既写了他所担任的转运使职责的重大,也赞美了他铲除邪恶的壮举和刚直不阿的品格。通过描绘楚地、吴地物资转运的繁忙景象,让我们感受到陆中丞在保障物资供应、畅通道路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其次,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用典等技巧。用“鹏飞”“鹗怒”比喻陆中丞的才能和品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引用尧、酂侯、莱子、相如等历史人物,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让对陆中丞的赞美更有分量。

再者,从情感表达来看,诗人对陆中丞充满了敬佩和赞美之情,这是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同时,在诗的末尾“不是宗匠心,谁怜久栖蓬”,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希望得到赏识、摆脱困窘处境的期盼,使得诗歌在赞美他人的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更显真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陆中丞个人的赞美,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转运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文人渴望得到重用的普遍心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这首诗开篇便点出陆中丞执掌转运之职的重要性和其摧邪的雄名,“掌运职既大,摧邪名更雄”,开门见山,奠定了对陆中丞赞美崇敬的基调。

中间部分运用比喻手法,“鹏飞簸曲云,鹗怒生直风”,以大鹏、鹗鸟作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陆中丞的非凡才能和刚直不阿的品格。接着描述其施行法令、铲除邪恶,以及楚仓、吴米转运的繁忙景象,“帆影咽河口,车声聋关中”,通过“咽”“聋”等字,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极具画面感,凸显了转运工作的宏大场面和陆中丞的功绩。

随后将陆中丞与古代贤能相比,“皆经内史力,继得酂侯功”,高度赞扬其功绩可与萧何相媲美。又提及莱子、相如,或许是在感慨人才的境遇,进而引出“不是宗匠心,谁怜久栖蓬”,既赞美了陆中丞的知人善任,也暗含了自己渴望被赏识的心情。

全诗语言刚健有力,情感真挚,通过对陆中丞功绩和品格的多方面描绘,塑造了一个有才能、有担当、受民众爱戴的官员形象,同时也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使得诗歌内容丰富,耐人寻味。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困顿。此诗题为《赠转运陆中丞》,是一首赠别或赞美官员的诗。从诗中内容来看,陆中丞担任转运使,在转运物资、铲除邪恶、畅通道路等方面颇有政绩。孟郊作此诗,可能是在目睹陆中丞的功绩后,为表达对其的敬佩、赞美之情而作,同时也可能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希望得到赏识的心境。当时社会,转运使在保障国家物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陆中丞的作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为孟郊创作此诗提供了现实基础。

作者信息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428名句数量: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