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绝高处,富春独多观。
山浓翠滴洒,水折珠摧残。
溪镜不隐发,树衣长遇寒。
风猿虚空飞,月狖叫啸酸。
信此神仙路,岂为时俗安。
煮金阴阳火,囚怪星宿坛。
花发我未识,玉生忽丛攒。
蓬莱浮荡漾,非道相从难。
造化绝高处,富春独多观。
山浓翠滴洒,水折珠摧残。
溪镜不隐发,树衣长遇寒。
风猿虚空飞,月狖叫啸酸。
信此神仙路,岂为时俗安。
煮金阴阳火,囚怪星宿坛。
花发我未识,玉生忽丛攒。
蓬莱浮荡漾,非道相从难。
大自然最美妙绝伦的景致,要数富春山水最为可观。
山峦翠绿浓郁,仿佛要滴下水来;水流曲折蜿蜒,水珠飞溅如被摧残。
溪水像镜子一样清澈,连头发丝都无法隐藏;树上的苔藓常遇寒冷。
风中山猿在空旷的山间飞荡,月下的猿猴叫声凄厉辛酸。
相信这是通往神仙的道路,怎会为世俗的安逸而停留。
在阴阳火中炼制黄金,在星宿坛中囚禁鬼怪。
花开之时我未曾知晓,美玉生长却忽然丛生聚集。
蓬莱仙山在水中浮动荡漾,若不遵循道的真谛,想要相随也难。
1. 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困顿,风格奇崛、瘦硬。
2. 富春江:浙江省中部的一条河流,是钱塘江的上游,两岸山水秀丽,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
3. 道士文化:在唐代,道教盛行,道士追求修道成仙,炼丹、云游是其修行的重要方式,诗歌中常出现相关题材。
4. 诗歌意象:诗中"山"、"水"、"猿"、"月"等意象,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和对道家思想的体现。
5. 古体诗特点:此诗为古体诗,句式较为自由,不讲究严格的平仄和对仗,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这首诗,它是孟郊送别无怀道士时所作,围绕富春山水展开,既写景又抒情,还融入了道家元素。
开篇两句"造化绝高处,富春独多观",直接告诉我们富春山水是大自然中极为出色的景观,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对富春山水充满好奇。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像一位画家一样,为我们描绘了富春山水的具体模样。山是那样的翠绿,水是那样的曲折灵动,溪水清澈见底,连头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山上的苔藓又透着一丝寒意。还有那风中的猿猴、月下的猿叫,让这山水间多了几分生气和独特的氛围。
再看后面的诗句,就从写景转向了写人,也就是无怀道士。"信此神仙路,岂为时俗安",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道士不贪图世俗安逸,一心向道的决心。而"煮金阴阳火,囚怪星宿坛"这些句子,则为我们展现了道士修行的场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也让我们对古代道士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
最后两句"蓬莱浮荡漾,非道相从难",把富春山水和传说中的蓬莱仙山联系起来,告诉我们只有遵循道的真谛,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既是对道士的鼓励,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富春山水的赞美和对道士修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境界的向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此诗开篇便点出富春山水在大自然中独树一帜的观赏价值,"造化绝高处,富春独多观",奠定了全诗对富春山水极力赞美的基调。
接着诗人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富春山水的具体景致:"山浓翠滴洒,水折珠摧残",以生动的笔触写出了山的翠绿欲滴和水的曲折灵动、水珠飞溅之态;"溪镜不隐发,树衣长遇寒"则进一步刻画溪水的清澈和山间的清冷。"风猿虚空飞,月狖叫啸酸"通过猿猴的动态和叫声,增添了山间的空灵与凄清之感,使画面更具生机与层次。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道士修行之路的描写,"信此神仙路,岂为时俗安"写出了道士不恋世俗安逸、追求神仙之道的决心。"煮金阴阳火,囚怪星宿坛"等句描绘了道士炼丹、作法的场景,充满了神秘色彩。最后以"蓬莱浮荡漾,非道相从难"作结,将富春山水与蓬莱仙山相联系,强调了遵循道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对无怀道士修道成功的期许。
全诗语言古朴苍劲,意境清幽高远,将自然景色与道家修行巧妙融合,展现了孟郊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风格奇崛瘦硬。这首诗是他送别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时所作。富春山水以其秀丽闻名,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和方外之人。道士云游四方,寻访名山大川是常事,孟郊借此诗描绘富春山水的奇绝,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也蕴含了对无怀道士修道求仙之路的理解与祝愿,同时可能也寄托了自己对超脱世俗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