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为本府当身荣,因得还乡任野情。
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旧游寺里僧应识,新别桥边树已成。
公事况闲诗更好,将随相逐上山行。
杨少尹因在官府任职而荣耀加身,如今得以回乡享受田园野趣。 自从离开田园如今重返故土,每逢遇见乡里老者都不直呼其名。 旧日游历的寺庙里僧人应还相识,新近离别的桥边树木已然成荫。 公务闲暇时诗兴更浓,将追随友人一同登山漫行。
1. 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多表达离别之情和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2. 田园诗的传统:源自陶渊明,表现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3. 唐代官职制度:少尹为地方副职官员 4. 唐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公务之余喜好诗文创作和山水游赏 5. 诗歌中的时空转换技巧:通过"旧游"与"新别"形成对比
这首诗展现了张籍诗歌平易近人的风格特点。诗人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如"每逢耆老不呼名"、"新别桥边树已成"等,生动地刻画了友人返乡后的生活场景。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官场荣耀与田园野趣、旧日记忆与眼前景象并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尾联"公事况闲诗更好"一句,既是对友人生活的描述,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 - 在仕宦之余追求诗文创作和精神自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充分展现了张籍作为中唐诗人代表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友人返乡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写友人因官荣归,得以享受田园之乐;颔联写友人重返故土,与乡里老者亲切相处;颈联通过"旧游寺"和"新别桥"的对比,展现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尾联写友人公务闲暇时以诗会友,共赏山水之乐。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精神追求。
此诗为唐代诗人张籍送别友人杨少尹赴任满城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荣归故里的祝贺,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张籍以平淡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友人返乡后的闲适生活,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田园隐逸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