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
为郡暂辞双凤阙, 全家远过九龙滩。
山乡只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
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
为郡暂辞双凤阙, 全家远过九龙滩。
山乡只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
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曾经定下从赵地北归朝廷的计策,因而得以拜入王门做了这最好的官职。
为了担任郡守暂时辞别皇宫,全家全家远远地渡过九龙滩。
山区乡村只有缴纳香蕉的人家,水边集镇应该有很多养鸭的围栏。
地方偏僻平常很少有客人来访,刺桐花盛开时又能和谁一起观赏呢?
1. 使君:是汉代对太守的尊称,后来也用作对州郡长官的称呼。
2. 双凤阙:是古代皇宫的标志性建筑,常用来代指皇宫或朝廷。
3. 刺桐: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其花艳丽,常被写入诗歌中,成为南方景物的象征之一。
4. 张籍的诗歌风格:多反映现实生活,语言通俗平易,注重写实,这首送别诗也体现了他质朴自然的风格。
《送汀州源使君》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开篇从友人的仕途经历入手,既肯定了友人过往的成就,也为下文写其赴任做铺垫。接着描写友人辞别京城、举家迁往汀州的情景,“暂辞”二字流露出对京城的不舍,“远过”则凸显了路途的遥远。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汀州的地方风貌,山区的蕉户、水镇的鸭栏,这些独特的景象既展现了汀州与京城不同的地域特色,也暗示了友人此去生活环境的变化。最后以问句收尾,“刺桐花发共谁看”,将对友人的牵挂和担忧融入其中,让送别之情更加深沉。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浓厚的情谊,是张籍送别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围绕送别源使君展开,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首联回忆友人过往的仕途经历,点出其官职的来之不易。颔联写友人为赴任而辞别京城、举家远迁,展现了赴任路途的遥远与艰辛。颈联描绘了汀州的地方特色,山区输蕉、水镇养鸭,画面感十足,让读者对汀州的风土人情有了初步了解。尾联以“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作结,既写出了汀州的偏僻,又流露出对友人在异乡孤独处境的担忧,将送别之情推向深处,余味悠长。
张籍是中唐时期的诗人,这首诗是他为送别前往汀州任职的源使君而作。当时友人即将远赴偏远的汀州担任地方官,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既包含了对友人过往仕途的提及,也描绘了汀州的风土人情,暗含对友人此去偏远之地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