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踏长安街里尘,吴州独作未归身。
昔年旧宅今谁住,君过西塘与问人。
共踏长安街里尘,吴州独作未归身。
昔年旧宅今谁住,君过西塘与问人。
曾经一起在长安街上踏着尘土同行,如今你却独自在吴州迟迟未归。
当年我们住过的旧宅院如今谁在居住?你经过西塘的时候帮忙问问旁人。
1. 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凝练。
2. 送别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多表达离别时的不舍、牵挂、祝福等情感,此诗便是典型的送别题材作品。
3. 长安:唐代都城,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许多文人曾在此活动,诗中提及长安,既点明地点,也承载着文人之间的交往记忆。
4. 虚实结合:诗中“共踏长安街里尘”为回忆的虚写,“吴州独作未归身”及询问旧宅为现实的实写,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送陆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真挚友情的送别诗。开篇从共同的回忆入手,“共踏长安街里尘”短短七字,将听众带回诗人与陆畅在长安相伴的时光,让人体会到两人过往情谊的深厚。接着笔锋一转,写陆畅如今在吴州未归,“独”字既写出友人的处境,也流露出诗人的惦念。
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想念友人,而是关心起当年的旧宅如今谁在居住,还特意嘱咐友人经过西塘时帮忙问问。这一问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让情感表达更加真切可感。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就像日常对话一般,却饱含深情,让我们感受到古代文人之间纯粹而深厚的友情,也体会到送别诗中那种含蓄而动人的情感力量。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道出深厚的友情,质朴中见真挚。首句“共踏长安街里尘”追忆往昔一同在长安的岁月,“共踏”二字勾勒出两人相伴同行的温馨画面,暗含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次句“吴州独作未归身”转写现状,写陆畅独自在吴州未归,一个“独”字透出对友人的牵挂。
后两句“昔年旧宅今谁住,君过西塘与问人”更是情真意切,通过询问旧宅的现状,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情谊的珍视融为一体。诗人不直抒胸臆,而是借对旧宅的关切传递情感,含蓄而深沉,余味悠长。全诗无华丽辞藻,却以朴素的问句打动人心,尽显友情之醇厚。
此诗为张籍送别友人陆畅时所作。张籍与陆畅均为唐代诗人,两人曾在长安有过交往。诗中通过对往昔共同经历的回忆和对友人现状的关切,表达了送别时的不舍与牵挂。当时陆畅可能即将前往吴州或已在吴州,张籍因思念友人,写下此诗寄托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