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溪头踯躅红,嵩阳寺里讲时钟。
春山处处行应好,一月看花到几峰。
五度溪畔踯躅花红艳绽放,嵩阳寺中传来讲经的钟声。 春日的山间处处风景宜人,一月间赏花可踏遍几座山峰。
1. 杜鹃花在唐诗中常象征羁旅愁思或隐逸情怀 2. 中唐"以禅入诗"的创作倾向 3. 张籍乐府诗外的山水题材创作 4. 唐代隐士文化中的"嵩山范式" 5. 数字在唐诗中的虚指与实指运用
此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1. 意象组合:将"踯躅红"的视觉、"钟声"的听觉与"行山"的动感有机结合 2. 时空处理:"五度"的时间纵深与"几峰"的空间延展形成张力 3. 情感表达:表面写景实则寄托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 4. 语言风格:延续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的白描手法
全诗以时空交织的笔法展开:首句"五度"暗示时间累积, "溪头踯躅"的空间意象与"讲时钟"的听觉感受形成禅意对照。 后两句用"一月看花"的夸张手法,展现隐者逍遥山林的超脱, 平淡语言中蕴含对自然与佛理的深刻体悟。
此诗作于张籍晚年隐居时期,友人李渤曾长期隐居嵩山。 诗中通过溪山花钟的意象组合,既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又暗含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颂,体现中唐文人寄情山水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