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水竹庄,甚近嵩之巅。
是君归休处,可以终天年。
虽有提携劳,不忧粮食钱。
但恐主人心,疑我相钓竿。
我有一座临水傍竹的庄园,距离嵩山之巅很近。 这里是您归隐休憩的好地方,可以在此安度余生。 虽然需要您费心打理,但不必为粮食钱财发愁。 只担心主人您的心思,会怀疑我另有所图。
这首诗通过三层递进展开:先描绘理想隐居地的自然环境(1-2句),再说明物质生活的保障(3-4句),最后揭示心理层面的隐忧(5-6句)。"钓竿"的双关运用尤为精妙,既符合水竹庄的环境特征,又暗含"有所求"的隐喻。全诗在洒脱与拘谨、坦诚与隐晦间形成张力,生动展现了古代文人寄人篱下时的复杂心态。
全诗以简练笔墨勾勒隐士居所:首联"水竹庄""近嵩巅"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颔联直陈此处宜于终老,体现隐逸之乐;颈联转折写虽需劳作却无生计之忧;尾联突然吐露心曲,用"钓竿"典故暗喻怕被误解的忐忑心理。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在唐代隐逸诗中别具一格。
此诗为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组诗中的一首。中唐时期士人流行以诗文赠答表达隐逸之志,卢仝借描述隐居环境,委婉向友人(或主人)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心迹,同时流露出对人际信任的微妙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