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唐朝〕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茂陵里的刘郎,不过是秋风中的过客,夜里曾听到他的马嘶声,天亮后却不见踪迹。

画栏旁的桂树散发着秋日的清香,三十六座宫殿的墙壁上,苔藓已长得碧绿。

魏国的官吏拉着车子奔向千里之外,东关的寒风刺眼夺目。

只带着汉朝的明月走出宫门,思念君王的清泪像铅水一样沉重。

衰败的兰花在咸阳道旁送别,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悲伤而衰老。

独自携着铜盘走出,月色荒凉,渭城已经远去,水波声也渐渐变小。

1.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其诗风格奇崛冷艳、想象丰富。

2. 汉武帝曾筑建章宫,有铜仙人捧露盘,传说用盘中露水和玉屑饮之可长生。

3. 此诗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借历史故事抒发对现实的感慨。

4. 诗中的“三十六宫”是虚指,古代常以“三十六”“七十二”等数字表示数量之多。

5.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影响深远,后世不少文人引用或化用此句。

  • 茂陵刘郎:指汉武帝刘彻,他的陵墓在茂陵。
  • 秋风客: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故以秋风客代指他。
  • 三十六宫:形容汉代宫殿之多。
  • 土花:指苔藓。
  • 魏官:指魏明帝派来的官吏。
  • 东关:指长安东门。
  • 酸风:指刺骨的寒风。
  • 汉月:指从汉朝就存在的月亮,象征着汉朝的历史。
  • :指汉武帝。
  • 铅水:形容泪水的沉重冰冷,像铅一样。
  • 衰兰:衰败的兰花,渲染凄凉的氛围。
  • 咸阳道:通往咸阳的道路。
  • 渭城: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先来了解诗歌的背景,它源于魏明帝取汉武帝捧露盘仙人这一历史事件,李贺借此抒发情怀。

从内容上看,诗歌先写汉武帝的逝去和宫殿的荒凉,暗示了汉朝的衰落。接着描写金铜仙人被魏官迁走的情景,“东关酸风射眸子”“忆君清泪如铅水”等句,生动地刻画了金铜仙人对汉朝的不舍之情,这里的金铜仙人其实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在艺术特色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拟人等手法,如“天若有情天亦老”,赋予天以人的情感,让诗歌更具感染力。同时,诗歌的语言极具李贺的个人风格,瑰丽而又带有悲凉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咏叹,更蕴含了诗人对王朝命运的思考和自身的感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开篇“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以汉武帝的消逝引出时光的流逝和王朝的变迁,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则通过描绘宫殿的荒凉景象,对比昔日的繁华,突出了世事的沧桑。

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堪称千古名句,将天拟人化,若天有感情,看到这般兴衰更替也会因悲伤而衰老,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无情的感慨,情感强烈而深沉。

全诗以金铜仙人的视角展开,通过其所见所感,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情感巧妙结合,语言瑰丽奇峭,意境苍凉悲壮,既写出了金铜仙人对汉朝的眷恋,也寄寓了诗人对唐王朝衰落的忧虑和自己的身世之感。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下诏让宫中官员驾车西行,去取汉武帝时的捧露盘仙人,想把它立在自己的前殿。宫中官员拆了铜盘后,当金铜仙人被装载上路时,竟然潸然泪下。李贺作为唐朝皇室的后裔,有感于这一历史典故,于是创作了《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人借金铜仙人的遭遇,抒发了对王朝兴衰的感慨,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作者信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古诗数量:453名句数量: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