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茂陵里的刘郎,不过是秋风中的过客,夜里曾听到他的马嘶声,天亮后却不见踪迹。
画栏旁的桂树散发着秋日的清香,三十六座宫殿的墙壁上,苔藓已长得碧绿。
魏国的官吏拉着车子奔向千里之外,东关的寒风刺眼夺目。
只带着汉朝的明月走出宫门,思念君王的清泪像铅水一样沉重。
衰败的兰花在咸阳道旁送别,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悲伤而衰老。
独自携着铜盘走出,月色荒凉,渭城已经远去,水波声也渐渐变小。
1.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其诗风格奇崛冷艳、想象丰富。
2. 汉武帝曾筑建章宫,有铜仙人捧露盘,传说用盘中露水和玉屑饮之可长生。
3. 此诗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借历史故事抒发对现实的感慨。
4. 诗中的“三十六宫”是虚指,古代常以“三十六”“七十二”等数字表示数量之多。
5.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影响深远,后世不少文人引用或化用此句。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先来了解诗歌的背景,它源于魏明帝取汉武帝捧露盘仙人这一历史事件,李贺借此抒发情怀。
从内容上看,诗歌先写汉武帝的逝去和宫殿的荒凉,暗示了汉朝的衰落。接着描写金铜仙人被魏官迁走的情景,“东关酸风射眸子”“忆君清泪如铅水”等句,生动地刻画了金铜仙人对汉朝的不舍之情,这里的金铜仙人其实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在艺术特色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拟人等手法,如“天若有情天亦老”,赋予天以人的情感,让诗歌更具感染力。同时,诗歌的语言极具李贺的个人风格,瑰丽而又带有悲凉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咏叹,更蕴含了诗人对王朝命运的思考和自身的感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开篇“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以汉武帝的消逝引出时光的流逝和王朝的变迁,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则通过描绘宫殿的荒凉景象,对比昔日的繁华,突出了世事的沧桑。
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堪称千古名句,将天拟人化,若天有感情,看到这般兴衰更替也会因悲伤而衰老,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无情的感慨,情感强烈而深沉。
全诗以金铜仙人的视角展开,通过其所见所感,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情感巧妙结合,语言瑰丽奇峭,意境苍凉悲壮,既写出了金铜仙人对汉朝的眷恋,也寄寓了诗人对唐王朝衰落的忧虑和自己的身世之感。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下诏让宫中官员驾车西行,去取汉武帝时的捧露盘仙人,想把它立在自己的前殿。宫中官员拆了铜盘后,当金铜仙人被装载上路时,竟然潸然泪下。李贺作为唐朝皇室的后裔,有感于这一历史典故,于是创作了《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人借金铜仙人的遭遇,抒发了对王朝兴衰的感慨,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