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昼

元稹 〔唐朝〕

密竹有清阴,旷怀无尘滓。

况乃秋日光,玲珑晓窗里。

旬休聊自适,今辰日高起。

栉沐坐前轩,风轻镜如水。

开卷恣咏谣,望云闲徙倚。

新菊媚鲜妍,短萍怜靃靡。

扫除田地静,摘掇园蔬美。

幽玩惬诗流,空堂称居士。

客来伤寂寞,我念遗烦鄙。

心迹两相忘,谁能验行止。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茂密的竹林下有清爽的阴凉,开阔的胸怀中没有尘埃渣滓。

何况这秋日的阳光,透过玲珑的晓窗照进来。

旬日休假姑且自我安适,今天早晨太阳升得很高才起身。

梳洗后坐在前面的轩廊,微风轻拂,铜镜像水一样平静。

打开书卷随意吟咏歌谣,望着白云悠闲地徘徊。

新开的菊花妩媚鲜艳,短短的浮萍惹人怜爱,随风轻轻摇曳。

打扫庭院使环境清静,采摘园中的蔬菜味道鲜美。

幽静地赏玩,适合诗人的意趣,空旷的厅堂与居士身份相称。

客人来访为我的寂寞而感伤,我却因能抛开烦杂鄙俗之事而心念愉悦。

内心的想法与外在的行迹都相互忘却,谁又能查验我的行为举止呢。

1.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代诗人、文学家。他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2. 旬休制度:唐代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称为“旬休”,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官员的休假制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节奏和官僚制度。

3. 诗歌中的意象:诗中“密竹”“秋日光”“新菊”“短萍”等意象,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4. 居士:在古代,“居士”一词既可以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也可以作为文人雅士的自称,体现了一种超然于世俗官场之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 遣昼:排遣白日时光,指在白天消遣度日。
  • 密竹:茂密的竹子。
  • 清阴:清爽的树荫。
  • 旷怀:开阔的胸怀。
  • 尘滓:尘埃渣滓,比喻世俗的杂念。
  • 况乃:何况是。
  • 玲珑:形容窗户精巧细致。
  • 旬休:唐代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称为旬休。
  • 自适:自我安适,自得其乐。
  • 日高起:太阳升得很高才起床。
  • 栉沐:梳洗。
  • 前轩:前面的轩廊,指屋檐下的走廊。
  • 开卷:打开书卷。
  • 恣咏谣:随意地吟咏歌谣。
  •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 :妩媚,姿态美好。
  • 鲜妍:鲜艳美丽。
  • 短萍:短短的浮萍。
  • 靃靡:形容草木柔弱、随风摇曳的样子。
  • 田地:此处指庭院。
  • 摘掇:采摘。
  • 幽玩:幽静地赏玩。
  • :满足,适合。
  • 诗流:诗人。
  • 空堂:空旷的厅堂。
  • 居士:古代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 烦鄙:烦杂鄙俗的事情。
  • 心迹:内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行迹。
  • 行止:行为举止。

《遣昼》是元稹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

首先,从内容上看,诗歌围绕诗人的旬休日展开,详细记录了从起床到赏景、读书、劳作等一系列活动。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富有情趣,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这种平淡生活的热爱。

其次,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环境和活动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从“旷怀无尘滓”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开阔与纯净,“心迹两相忘”则体现了他超脱世俗的心态,不被外界的评价所困扰,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

再者,从艺术手法来说,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中的自然景物如密竹、秋日光、新菊、短萍等,都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色彩,成为诗人心境的外化。同时,语言风格平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生活的韵味。

最后,结合元稹的生平来看,他一生经历了不少官场的起伏,这首诗所展现的闲适生活,或许是他在历经波折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珍惜,也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心境和追求。

这首诗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旬休日里的闲适生活,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开篇“密竹有清阴,旷怀无尘滓”,既写出了竹林的清幽环境,又点出了自己开阔的胸怀,没有世俗的杂念,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超脱的基调。接着写秋日阳光透过晓窗,更添一份惬意。

诗中详细描述了诗人的日常活动:日高而起,梳洗后坐在轩廊,微风轻拂,铜镜如镜;打开书卷吟咏,望着白云徘徊;欣赏新菊的鲜妍和短萍的靃靡;打扫庭院,采摘园蔬。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状态,充满了生活气息。

“幽玩惬诗流,空堂称居士”一句,点明了这种幽静的赏玩生活正合诗人的心意,空旷的厅堂也与自己的居士身份相契合,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最后“心迹两相忘,谁能验行止”,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完全沉浸在这种闲适之中,内心与行迹相融相忘,不被外界所窥探和评判的超然心境。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的细致刻画,传递出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他的一生仕途起伏,经历了不少波折。此诗《遣昼》可能创作于他仕途相对平稳或暂得闲暇的时期。从诗中描绘的旬休日里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景来看,当时诗人或许正处于一段可以暂时摆脱官场繁杂事务、享受个人闲暇时光的阶段。他通过对这一天日常起居、赏景怡情等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宁静闲适生活的喜爱,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不被世俗所扰的心境。

作者信息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古诗数量:691名句数量: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