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
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
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
伤心落残叶,犹识合昏期。
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
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
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
伤心落残叶,犹识合昏期。
纤细的枝干还不满一把粗,高高的枝条才刚超过眉毛。
经受不住狂风的苦苦吹打,偏偏最先受到露水的侵袭而枯萎。
不愿和秋天一同逝去,深深叹息它过早地衰败。
看到残叶落下令人伤心,它依然记得夜合花开放闭合的时期。
1. 夜合花:又称合欢花,其花朝开暮合,具有独特的生长习性,常被文人墨客写入诗中以寄托情感。
2.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通过对事物的描绘来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往往“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3. 元稹: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诗歌风格平易浅切,语言通俗易懂。
4. 律诗:这首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的格律特点。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元稹通过对小株夜合花的描写,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开头两句“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夜合花的外形,它枝干纤细,高度刚过眉毛,让我们能想象出它娇小的模样。接着,“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描绘了它在自然环境中的艰难处境,风一吹就摇晃不已,还最先被露水打湿而枯萎,这里既写出了夜合花的脆弱,也暗示了它命运的坎坷。
然后“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诗人赋予夜合花人的情感,说它不甘心和秋天一起逝去,可还是早早衰败,这其中满是诗人的惋惜。最后“伤心落残叶,犹识合昏期”,即使叶子凋零,它依然记得自己开花闭合的时间,这份执着让人心生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借夜合花的遭遇,不仅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也可能暗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咏物诗托物言志的特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株小夜合花的形象,寄寓了深沉的情感。首联“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从形态上写出夜合花的纤细弱小,为下文写其遭遇做铺垫。颔联“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描写夜合花在自然环境中备受摧残的状态,“不禁”“偏受”等词赋予其主观色彩,仿佛它在艰难地承受着风雨露霜。颈联“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抒发了对夜合花过早衰败的惋惜之情,“不分”表现出它不甘凋零的情态,“深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尾联“伤心落残叶,犹识合昏期”,即便残叶飘落,它依然记得自己开花闭合的时期,更添一份悲凉与执着,让诗意更加深远。全诗借物咏怀,将对夜合花的同情与对生命的感慨融为一体,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感小株夜合》属于咏物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中对小株夜合的细致描绘和感慨来看,可能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这株柔弱的夜合花,因它的遭遇而有所触动,借物抒情,表达对生命脆弱、时光易逝的感慨,也可能寄寓了诗人自身的某些境遇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