烬火孤星灭,残灯寸焰明。
竹风吹面冷,檐雪坠阶声。
寡鹤连天叫,寒雏彻夜惊。
只应张侍御,潜会我心情。
烬火孤星灭,残灯寸焰明。
竹风吹面冷,檐雪坠阶声。
寡鹤连天叫,寒雏彻夜惊。
只应张侍御,潜会我心情。
燃烧殆尽的火种如同孤星般熄灭,残存的灯火只剩下一寸长的火焰还在明灭。
竹林间的风吹过来,打在脸上带着寒意,屋檐上的积雪坠落到台阶上,发出声响。
失偶的仙鹤向着天空不停地鸣叫,寒冷中的幼鸟整夜都在惊恐不安。
想来只有张侍御,能够暗暗体会我此刻的心情。
1.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是中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2. 侍御,古代官职名,隶属于御史台,主要负责监察、弹劾等事务。
3. 诗歌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烬火”“残灯”“竹风”“檐雪”“寡鹤”“寒雏”等,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4. 本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颔联和颈联(即二、三两句)讲究对仗,体现了五言律诗的格律特点。
《独夜伤怀赠呈张侍御》是元稹一首充满孤寂伤感之情的诗作。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周围是即将熄灭的火种、微弱的灯光、刺骨的寒风、坠落的积雪,还有悲鸣的寡鹤和惊恐的寒雏,在这样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内心满是伤感,他觉得只有友人张侍御能理解自己的心情。
从艺术手法来看,诗人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中所描绘的一系列凄凉景象,如“烬火孤星灭”“竹风吹面冷”等,都不仅仅是对客观环境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孤独、伤感的外化。通过这些景象的层层铺垫,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情感的浓烈。
在理解这首诗时,要注意结合元稹的生平以及中唐的社会背景。元稹一生经历坎坷,其诗歌往往带有个人情感的印记。同时,五言律诗的格律特点也需要留意,颔联和颈联的对仗,使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冬夜凄凉景象的细致描绘,成功地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伤感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与张侍御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的默契。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夜的凄凉景象,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孤独伤感的心境。
首联“烬火孤星灭,残灯寸焰明”,以“烬火”“残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微弱、黯淡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开篇便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颔联“竹风吹面冷,檐雪坠阶声”,从触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景。“竹风吹面冷”写出了冬夜寒风的刺骨,“檐雪坠阶声”则以积雪坠落的声响打破夜的寂静,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冷和诗人的孤独。
颈联“寡鹤连天叫,寒雏彻夜惊”,借“寡鹤”“寒雏”的悲鸣与惊恐,进一步强化了凄凉的氛围。“寡鹤”象征着孤独的诗人,“寒雏”的惊恐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伤感。
尾联“只应张侍御,潜会我心情”,在前面铺陈了诸多凄凉景象后,点明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侍御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期盼,将内心的伤感与对友人的信任融合在一起,使情感的抒发更为真挚动人。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常常饱含真情实感,多反映个人的生活境遇和情感状态。此诗题为“独夜伤怀赠呈张侍御”,从题目来看,是诗人在一个孤独的夜晚,心中满是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赠给友人张侍御。当时元稹可能正处于孤独、失意的处境中,身边缺乏能理解自己的人,而张侍御是他认为可以倾诉和理解自己心境的人,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