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

元稹 〔唐朝〕

鸣局宁虚日,闲窗任废时。

琴书甘尽弃,园井讵能窥。

运石疑填海,争筹忆坐帷。

赤心方苦斗,红烛已先施。

蛇势萦山合,鸿联度岭迟。

堂堂排直阵,衮衮逼羸师。

悬劫偏深猛,回征特险巇.旁攻百道进,死战万般为。

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

斫营看迥点,对垒重相持。

善败虽称怯,骄盈最易欺。

狼牙当必碎,虎口祸难移。

乘胜同三捷,扶颠望一词。

希因送目便,敢恃指纵奇。

退引防边策,雄吟斩将诗。

眠床都浪置,通夕共忘疲。

晓雉风传角,寒丛雪压枝。

繁星收玉版,残月耀冰池。

僧请闻钟粥,宾催下药卮。

兽炎馀炭在,蜡泪短光衰。

俯仰嗟陈迹,殷勤卜后期。

公私牵去住,车马各支离。

分作终身癖,兼从是事隳。

此中无限兴,唯怕俗人知。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棋盘声响从不虚度时日,闲窗之下任凭时光流逝。

琴书甘愿尽数弃置一旁,庭院水井哪里还有心思窥看。

运子如同愚公移山填海,争棋计数恍若运筹帷幄。

一片赤诚正苦苦争斗,红烛已然率先燃尽。

棋势如蛇盘绕山峦聚合,又如鸿雁联阵越岭迟缓。

堂堂正正排列直阵,大军滚滚逼近疲弱之师。

悬劫棋势格外深沉迅猛,回师征战特别艰险崎岖。从旁攻击各路并进,拼死作战想尽万般办法。

他日或将有天地变色的大战,今夜先在此黑白对弈。

偷袭敌营看那远方落子,两军对垒再次相互对峙。

善于认输虽被称作怯懦,骄傲自满最容易被人欺瞒。

如狼一般的锐势终将破碎,落入虎口的祸患难以转移。

乘胜追击如同三战三捷,扶持危局期盼一句良言。

希望借由投去目光之便,怎敢依仗指挥调度的奇策。

退而思索防守边疆的策略,慷慨高吟斩杀敌将的诗篇。

卧床全然白白放置,整夜共处忘却了疲惫。

清晨野鸡鸣叫如风传号角,寒冷草丛被白雪压弯枝条。

繁星隐去如同收起玉版,残月映照在结冰的池塘。

僧人前来请去听钟吃粥,宾客催促着递下药杯。

兽形火炉里剩余的炭火尚在,蜡烛烛泪短少光芒渐衰。

俯仰之间嗟叹往事痕迹,殷切期盼着日后相聚。

公家和私人的事务牵扯着去留,车马各自分散离去。

分别后将此作为终身癖好,连同这些事一同沉溺。

这其中有无限的意趣,只害怕世俗之人知晓。

1.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中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其诗风格平易浅切,语言通俗易懂。代表作有《长恨歌》(与白居易唱和之作)、《遣悲怀三首》等。

2. 二十四韵: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指全诗共四十八字(一韵两句,二十四韵即四十八句),属于长篇古诗,多用于酬答、叙事等内容较为丰富的题材。

3. 围棋术语:诗中出现了“悬劫”“虎口”等围棋术语。“悬劫”指尚未解决的劫争,是围棋中复杂的战术之一;“虎口”指下进去会被对方吃掉的危险位置。

4. 中唐文人雅集:中唐时期,文人之间的交游活动频繁,雅集是重要的形式之一,内容包括饮酒、赋诗、下棋、抚琴等,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

5. 酬答诗: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类型,指诗人收到他人赠诗后,以此诗回赠,往往会提及对方赠诗之事,或围绕共同的话题展开,是文人之间交流情感、切磋诗艺的重要方式。

  • 鸣局:指下棋时棋子敲击棋盘发出的声响。
  • 宁虚日:从不虚度时日。
  • 讵能窥:哪里能够窥看,此处指没有心思去关注。
  • 运石疑填海:运子如同愚公移山填海,形容下棋时落子坚定执着。
  • 争筹:计算棋子,指下棋时计较胜负。
  • 坐帷:指在帷幕中谋划,这里形容下棋时的运筹帷幄。
  • 赤心:真诚的心,这里指下棋时的专注与投入。
  • 蛇势萦山合:形容棋势如同蛇盘绕山峦一般聚合。
  • 鸿联度岭迟:形容棋势如同鸿雁联阵越过山岭般迟缓推进。
  • 堂堂:形容阵容盛大整齐。
  • 衮衮:形容大军滚滚而来的样子。
  • 羸师:疲弱的军队,这里指处于劣势的棋势。
  • 悬劫:围棋术语,指尚未解决的劫争。
  • :艰险。
  • 玄黄队:指天地变色的大战,这里是夸张说法,与棋局对比。
  • 斫营:偷袭敌营,这里指下棋时的突袭手段。
  • 对垒:两军相持,这里指棋局中双方对峙。
  • 善败:善于认输。
  • 狼牙:比喻锐利的棋势。
  • 虎口:围棋术语,指危险的位置。
  • 三捷:多次胜利。
  • 扶颠:扶持危局。
  • 送目:投去目光。
  • 指纵:指挥调度。
  • 浪置:白白放置。
  • 通夕:整夜。
  • 晓雉风传角:清晨野鸡鸣叫如风传号角。
  • 玉版:这里比喻繁星。
  • 僧请闻钟粥:僧人前来邀请听钟声吃粥。
  • 药卮:药杯。
  • 兽炎:指兽形的火炉。
  • 俯仰嗟陈迹:俯仰之间感叹往事痕迹。
  • 卜后期:期盼日后相聚。
  • 支离:分散。
  • :癖好。
  • :沉溺。

元稹的《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文人雅趣的长篇酬答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

首先,从内容上看,诗歌围绕与棋友相聚对弈展开。开篇便点出围棋让人沉迷,以至于“琴书甘尽弃”,可见诗人对围棋的喜爱。接着详细描绘了棋局的变幻,用“蛇势”“鸿联”“直阵”等比喻,生动展现了棋势的多样与复杂,让我们仿佛能看到棋盘上的激烈交锋。同时,诗人也融入了对弈者的心态,如“赤心方苦斗”表现出的专注,“善败虽称怯,骄盈最易欺”蕴含的处世智慧,使诗歌不仅是对棋局的描写,更富含人生感悟。

其次,从结构上看,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夜晚对弈“红烛已先施”到清晨“晓雉风传角”,再到最后“车马各支离”,完整记录了相聚的全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描写过程中,由对弈扩展到周围的环境、人物的活动,如“僧请闻钟粥,宾催下药卮”,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其更具生活实感。

最后,从情感表达上看,诗歌洋溢着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之情,以及对围棋这一雅趣的珍视。“此中无限兴,唯怕俗人知”一句,将这种文人独有的乐趣与世俗隔开,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纯粹精神交流的看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一次围棋聚会的生动记录,更是中唐文人生活情趣与精神世界的缩影,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这首诗以“二十四韵”的长篇幅,细致地描绘了与棋友们彻夜对弈的情景,堪称一幅生动的围棋雅集图。

诗歌开篇“鸣局宁虚日,闲窗任废时”便点出围棋的魅力,让人甘愿为之花费时光,甚至弃置琴书,可见对弈的吸引力。中间部分大量运用比喻手法描绘棋势,“蛇势萦山合,鸿联度岭迟”“堂堂排直阵,衮衮逼羸师”,将抽象的棋势具象化,既有动态的美感,又展现了棋局的紧张激烈。同时,诗人还融入了对弈的策略与心态,“善败虽称怯,骄盈最易欺”,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将棋局与处世之道相联系。

诗中不仅写了对弈的过程,还描绘了从夜晚到清晨的时间流转,“红烛已先施”“晓雉风传角”“繁星收玉版,残月耀冰池”,时间线索清晰,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与生活气息。结尾“此中无限兴,唯怕俗人知”则道出了文人雅士对这种围棋之乐的珍视,认为这是不容世俗打扰的雅趣,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对仗工整,将围棋的乐趣、棋局的变幻、与友人相聚的情谊融为一体,展现了元稹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倡导新乐府运动。此诗题为《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从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酬答诗。段丞及各位棋友曾在元稹的居所相聚留宿,并赠诗给元稹,元稹便以此诗回赠。

从诗中内容来看,描写的是与棋友们彻夜对弈的情景,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以棋会友的生活片段。中唐时期,文人之间的交游频繁,围棋是他们重要的娱乐与交流方式之一,通过对弈增进情谊,也在棋局中寄托情怀。元稹此诗便是记录了这样一次与棋友相聚的经历,抒发了对围棋的热爱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之情。

作者信息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古诗数量:691名句数量: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