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两漫天,因师忏业缘。
漫天无尽日,浮世有穷年。
五上两漫天,因师忏业缘。
漫天无尽日,浮世有穷年。
五次登上两座漫天岭,借着禅师忏悔前世的业缘。
漫天岭的日子没有尽头,而这变幻无常的人世间却有穷尽的岁月。
1. 元稹:唐代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诗歌风格平易浅切,语言通俗易懂。
2. 佛教术语:诗中的“业缘”是佛教重要术语,指由前世的行为所造成的因缘果报,反映了当时佛教对文人创作的影响。
3. 诗歌体裁:此诗为五言绝句,句式简洁,对仗工整,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4. 对比手法:诗中运用“无尽日”与“有穷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突出了主题思想。
《漫天岭赠僧》是元稹一首富有禅意的小诗。我们先来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诗人五次登上两座漫天岭,借着禅师的指引忏悔自己的业缘,漫天岭的日子仿佛没有尽头,而这世间的岁月却是有限的。
从内容上看,前两句讲述了诗人的行为和目的,多次来到漫天岭并向僧人忏悔,这背后可能是诗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困惑或挫折,希望通过宗教的方式来释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引发我们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永恒的向往。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对比,让“无尽”与“有穷”形成鲜明反差,使得诗歌的哲理更加突出。同时,诗歌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让我们体会到诗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理解这首诗,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文人的精神状态以及佛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这首诗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首联“五上两漫天,因师忏业缘”,直白地交代了自己多次登上漫天岭,并向禅师忏悔业缘的经历,简单的叙述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可能存在的愧疚或迷茫。
颔联“漫天无尽日,浮世有穷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漫天岭的“无尽日”与浮世的“有穷年”进行对比,凸显出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也暗含着对世事无常的领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同时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摆脱尘世烦恼、寻求心灵安宁的渴望。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一生仕途起伏,经历了不少波折。此诗是他在登上漫天岭时写给僧人的作品。从诗中“五上两漫天,因师忏业缘”可以推测,元稹可能多次来到漫天岭,或许是在人生经历了一些波折后,希望通过与僧人的交流和忏悔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当时社会佛教较为盛行,文人与僧人交往频繁,很多文人会在失意或迷茫时向僧人倾诉,从佛教思想中寻找精神寄托,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