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
眠阁书生复何事,也骑羸马从尚书。
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
眠阁书生复何事,也骑羸马从尚书。
紫色宫墙前的骑士们护送着车马进入华丽的宅邸,韦家公子身着华美的官服守护着锦饰的轿子。
我这在书阁中读书的人又有什么事呢?也只能骑着瘦弱的马匹跟随着韦尚书。
1. 元稹为中唐"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2. 唐代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机构,分六部二十四司
3. "驺骑"制度始于汉代,至唐成为贵族仪仗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诗中反映的"门第观念"在晚唐逐渐被科举制度削弱
本诗需重点把握三个层面:
1. 社会史价值:生动记录唐代高级官员的出行仪仗和宅邸规格
2. 情感表达技巧:用"也骑"二字将羡慕与自嘲的矛盾心理表达得含蓄深沉
3. 元稹创作特点:体现其"用语浅近而寄托遥深"的风格,对理解《元氏长庆集》有典型意义
教学建议:可结合《琵琶行》《连昌宫词》等作品,分析元稹对权贵生活的多角度描写。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
1. 前两句极写韦氏宅邸的华贵和公子的显赫,"紫垣""锦舆"等意象堆砌出权贵气象
2. 后两句突然转向诗人自况,"羸马"与"锦舆"形成强烈反差
3. "复何事"三字暗含无奈,表面自谦实则流露对官场等级的不满
艺术特色: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通过具体物象的对比揭示社会现实。
此诗为中唐诗人元稹所作,创作于其仕途初期。元稹早年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但此时他官职较低,常伴随朝中重臣(如诗中的韦尚书)出行。
诗题中“归履信宅”表明此次是陪同韦尚书返回其位于履信坊的宅邸,“赠韦氏兄弟”则说明诗歌创作目的是赠予韦尚书的兄弟,体现了诗人与韦氏家族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