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池上亚枝红,怅望山邮事事同。
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
平阳池上亚枝红,怅望山邮事事同。
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
平阳池边斜伸的花枝开得正红,眺望山间的驿站,景物事事与往昔相同。
又看到在那万竿深密的竹林里,一枝红花全然斜卧在碧绿的流水之中。
1. 元稹,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诗风格平易浅切,语言通俗易懂。
2. 《使东川》组诗共二十九首,记录了元稹出使东川的所见所闻所感,是研究元稹生平及中唐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
3. 诗中的“亚枝”一词,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形容花枝低垂或斜逸的姿态,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审美。
4. 唐代驿站制度发达,“山邮”作为山间驿站,不仅是交通节点,也常成为文人墨客旅途中抒发情感的载体,在唐诗中多有提及。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亚枝红》是元稹《使东川》组诗中的一首,描绘了他在东川途中见到的景物。开篇“平阳池上亚枝红”,像一幅画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平阳池边,红色的花枝斜伸着,色彩鲜艳,很有画面感。
接着“怅望山邮事事同”,这里诗人的情感开始显露出来。“怅望”直接点出了他的惆怅,看着山间的驿站,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和过去一样,这种“事事同”其实可能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投射,或许是景物依旧,但自己的心境、经历却已不同,所以才会有怅惘之感。
后面两句“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是对景物更细致的描写。在密密麻麻的竹林里,有一枝红花静静地躺在碧绿的流水里,这画面很清幽。万竿竹子的“多”和一枝花的“少”形成对比,让这枝红花更加突出。同时,红色的花和碧绿的水颜色搭配很漂亮,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但结合前面的“怅望”,又让这份美好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愁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把诗人旅途中的怅惘之情表达得很含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意境清幽而略带怅惘。首句“平阳池上亚枝红”,开篇点出描写对象——平阳池边斜伸的红色花枝,色彩鲜明,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次句“怅望山邮事事同”,由景入情,诗人眺望山间驿站,生出“事事同”的感慨,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或物景依旧而心境不同)的惆怅。
后两句“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进一步描绘景物,在茂密的竹林深处,一枝红花静静地卧在碧绿的流水之中,画面清新雅致,动静结合。“万竿深竹”的茂密与“一枝红”的孤寂形成对比,更显其独特。红花卧于碧流,色彩搭配和谐,又带着一丝静谧中的柔美。全诗语言简洁自然,却将景物的特点和诗人的怅惘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余味悠长。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曾因贬谪等原因多次出入蜀地。《使东川》组诗创作于他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奉命出使东川之时。当时元稹经历了一些政治波折,心境复杂。在东川途中,他所见所感多融入诗中,此诗便是他在东川途中,见到平阳池边的亚枝红等景物,触景生情而作,诗中可能蕴含着他对过往经历的感慨以及旅途之中的怅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