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京城的寒意已尽,临近寒食节,而骆谷虽已是春深时节,却丝毫没有春天的景象。
刚看见山岭上头的云彩像车盖般,没多久就惊讶地发现岩石上的雪花像尘土一样飘落。
无数山峰上的笋状岩石如同上千株白玉,万棵树上的松柏藤蔓好似万朵银花。
飞鸟不再飞翔,猿猴也停止活动,我这穿青骢马的御史正前往南秦。
1. 元稹,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诗风格平易浅切,语言通俗易懂。
2.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禁火、扫墓、吃冷食等,与清明节关系密切。
3.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本诗首联通过京城与骆谷的对比,突出了地域气候的差异。
4. 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中“云似盖”“雪如尘”“笋石千株玉”“松萝万朵银”等,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5. 组诗《使东川》共十二首,此诗是其中之一,记录了元稹出使东川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使东川·南秦雪》是元稹的一首纪行写景诗。我们先来了解诗歌的整体脉络,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通过对比写出了南秦春寒料峭的特点。接着颔联描写天气的骤变,云彩刚出现,雪就随之而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山间气候的多变。颈联是全诗的写景高潮,用精妙的比喻描绘了雪后山林的美景,千峰万树都被白雪覆盖,宛如玉砌银装,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尾联则以鸟兽的静态和自己的行程作结,既渲染了雪天的静谧寒冷,又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此行目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要注意体会诗人运用的对比和比喻手法,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画面美。同时,结合元稹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既有对旅途所见景色的惊叹,也有作为使臣履行职责的感慨。此外,诗中涉及的寒食节、御史等文化和官职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拓宽知识面,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生动地描绘了南秦春雪的景象。首联通过对比京城的寒尽与骆谷的无春,突出了南秦气候的寒冷与春迟。颔联“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以“才见”“已惊”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天气变化之快,雪花来得突然。颈联“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覆盖着雪的笋石比作白玉,松萝比作银花,描绘出雪后千峰万树洁白晶莹的壮丽景色,对仗工整,画面感极强。尾联“飞鸟不飞猿不动”以鸟兽的静止状态,侧面烘托出雪天的寒冷与寂静,最后点出自己御史的身份和前往南秦的行程,使全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暗含了旅途的艰辛。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诗人,此诗是他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奉命出使东川途中所作。当时他从长安出发,经过骆谷等地前往南秦,途中遭遇春雪,看到不同于京城的景象,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描绘了南秦一带春雪的奇景以及旅途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