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门同是旧亲宾,独恨潘床簟有尘。
十里花溪锦城丽, 五年沙尾白头新。
倅戎何事劳专席,老掾甘心逐众人。
却待文星上天去,少分光影照沉沦。
韦门同是旧亲宾,独恨潘床簟有尘。
十里花溪锦城丽, 五年沙尾白头新。
倅戎何事劳专席,老掾甘心逐众人。
却待文星上天去,少分光影照沉沦。
我们同是韦门的旧亲旧友,唯独遗憾的是潘岳所坐的床席已蒙尘。
十里花溪边的锦城多么美丽,在沙尾度过五年,我已白头换新颜。
佐助军务为何要劳烦您独坐专席,我这老掾吏甘愿追随众人。
正等待文曲星上天而去,希望能分少许光辉照亮沉沦的我。
1. 元稹,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同倡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诗辞浅意哀,颇为动人。
2. 中丞,古代官职名,为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地位重要。
3. 典故“潘床”,源自西晋文学家潘岳,他貌美且有才情,其作品和生平事迹常被后世文人引用,此处化用其典表达特定情感。
4. 锦城,成都的别称,因盛产蜀锦而得名,是唐代重要的城市之一,常出现在唐诗中。
5.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脉络。这是一首元稹写给友人李表臣的赠诗,诗人通过回忆过往情谊、描绘自身现状,向友人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首联开篇点出与李表臣同属韦门亲宾的关系,拉近了彼此距离,而“潘床簟有尘”的遗憾,既写出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暗示了自己处境的孤寂,为全诗奠定了略带伤感的基调。
颔联通过对比手法,将锦城花溪的美景与自己在沙尾五年白头的境况相对照,让我们感受到时光在诗人身上留下的痕迹,以及他对岁月流逝、境遇变迁的感慨。这里的写景并非单纯写景,而是为了更好地烘托情感。
颈联中,诗人对李中丞的地位表示尊重,同时自谦为“老掾”,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谦逊态度,也流露出他在仕途上可能不得志的无奈。这种表达既符合当时的社会礼仪,又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尾联则直接表达了期盼,将李表臣比作“文星”,希望他能在仕途高升后,给予自己一些关照,帮助自己摆脱困境。这种期盼真挚而不卑不亢,是古代文人在困境中寻求友人提携的常见表达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真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情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首联“韦门同是旧亲宾,独恨潘床簟有尘”,以“旧亲宾”点明与对方的关系,又用“潘床簟有尘”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久未相见的遗憾,也暗示了自己处境的落寞,起笔自然,情感真挚。
颔联“十里花溪锦城丽,五年沙尾白头新”,通过描绘锦城花溪的美丽景色与自己在沙尾五年白头的对比,展现了时光的流逝和自身境遇的变化,写景与抒情结合,反差之中更显感慨之深。
颈联“倅戎何事劳专席,老掾甘心逐众人”,一方面对李中丞的地位表示尊重,另一方面自谦为“老掾”,甘愿追随众人,语气谦逊,既符合人际交往的礼仪,也暗含着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尾联“却待文星上天去,少分光影照沉沦”,以“文星”喻指李中丞,表达了对对方的敬仰和希望得到其关照、摆脱困境的期盼,情感直白而恳切,收束全诗,点明主旨。
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表达循序渐进,从回忆旧情到感慨现状,再到表达期盼,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元稹诗歌“语浅情深”的特点。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往往与自身的仕途经历和情感生活紧密相关。此诗是元稹写给时任中丞的李表臣的作品,属于赠友抒怀之作。
从诗中“五年沙尾白头新”等句可知,诗人可能在沙尾之地度过了一段不算短暂的时光,期间历经岁月消磨,内心或许有着对仕途不顺、境遇沉沦的感慨。而李表臣作为中丞,地位较高,诗人与他既有旧交,在此诗中既表达了对过往情谊的怀念,也流露出希望得到对方提携、改变自身困境的期盼。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之间常通过诗歌赠答来联络感情、互相援引,此诗也体现了这种文人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