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赠杨秘书

元稹 〔唐朝〕

旧与杨郎在帝城,搜天斡地觅诗情。

曾因并句甘称小, 不为论年便唤兄。

刮骨直穿由苦斗,梦肠翻出暂闲行。

因君投赠还相和,老去那能竞底名。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从前我和杨郎同在京城,我们上天入地般地寻觅诗的灵感与情思。

曾经因为唱和诗句,我甘愿自谦称小;不会因为论起年纪,就随便称呼对方为兄。

创作诗歌时,如同刮骨疗毒般深入钻研,全凭艰苦的努力;偶尔从苦思冥想中挣脱出来,让紧绷的文思得以放松,暂且悠闲地行走。

因为你赠诗给我,我便也作诗相和,如今年纪大了,哪里还能去竞争那些虚名呢。

1. 唱和诗:古代诗人之间相互酬答的诗歌,一般是甲作诗赠予乙,乙依韵或依意作诗回赠,本诗即为元稹对白居易赠诗的和诗。

2.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主张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

3. 元稹与白居易:二人并称“元白”,交往密切,唱和之作众多,形成了独特的“元和体”诗歌风格。

4. 古代称谓:诗中“称小”“唤兄”反映了古代人际交往中根据年龄、辈分等形成的称谓习惯,同时也体现了文人之间以情意为重的交往准则。

  •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好友。
  • 杨秘书:指杨巨源,曾任秘书郎等职,唐代诗人。
  • 帝城:指京城长安。
  • 搜天斡地:形容搜索范围极广,用尽心思寻找。斡,旋转,这里有探求、寻觅之意。
  • 并句:指两人一起作诗唱和。
  • 甘称小:甘愿自称为小弟,表现谦逊。
  • 刮骨直穿:原指刮去深入骨头的毒素,这里比喻作诗时深入钻研、刻苦磨练的精神。
  • 梦肠翻出:形容苦思冥想,文思激荡。
  • 暂闲行:暂时悠闲地行走,指从创作的苦思中暂时解脱出来。
  • 投赠:赠送(诗文)。
  • 相和:指作诗应答。
  • 老去:年纪大了。
  • 竞底名:竞争那些虚名。底,什么,此处指虚名。

《和乐天赠杨秘书》是元稹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真挚情感的唱和诗。开篇从回忆入手,将我们带回诗人与杨秘书在京城一同追求诗艺的时光,“搜天斡地觅诗情”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如同探寻宝藏一般执着。

在与友人的交往中,元稹展现出难得的谦逊,“甘称小”并非刻意逢迎,而是对诗艺交流的尊重。而创作过程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刮骨直穿”让我们体会到写诗并非易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就像刮骨疗毒一样,要深入其中,不断打磨。

最后,诗人以“老去那能竞底名”作结,流露出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淡然。这种对虚名的超脱,与前文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形成对比,更显其对诗歌本质的追求——不为名利,只为抒发真情、切磋技艺。整首诗语言平实,却在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情谊与对诗歌的赤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围绕与杨秘书的诗交展开,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首联“旧与杨郎在帝城,搜天斡地觅诗情”,简洁勾勒出昔日与友人在京城共同探寻诗思的情景,“搜天斡地”一词生动展现了他们对诗歌创作的热忱与投入。

颔联“曾因并句甘称小,不为论年便唤兄”,通过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在诗艺交流中的谦逊态度,又暗示了彼此以诗会友、不拘世俗辈分的真挚情谊。

颈联“刮骨直穿由苦斗,梦肠翻出暂闲行”,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创作的艰辛与偶尔的松弛。“刮骨直穿”写出钻研诗艺的刻苦,“梦肠翻出”则表现了文思涌动的状态,一紧一松,刻画细腻。

尾联“因君投赠还相和,老去那能竞底名”,点明作诗缘由,同时抒发了晚年淡泊名利的心境,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余味悠长。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两人交情深厚,常以诗唱和。这首诗是元稹为回应白居易赠给杨秘书的诗而作。当时元稹与杨秘书曾同在京城为官,有过一段共同切磋诗艺的经历。诗中回忆了往昔与杨秘书一起在京城潜心作诗的情景,抒发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以及晚年对虚名的淡然态度。

作者信息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古诗数量:691名句数量: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