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的基调,它是一首充满愤懑与不平之情的酬答诗。开篇诗人便直抒胸臆,讲述了自己因弹劾他人和被亲情关系所累而遭受的两次打击,让我们看到了他仕途的开端就布满荆棘。
接着看“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这里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全家历经三峡险水,陷入迷茫境地的情景,让我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所承受的压力不仅是个人的,更是全家的。
颈联的对比非常巧妙,“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短短两句,将他人的快速升迁与自己的长期含冤形成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把诗人内心的不满和委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最后尾联“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他担心在恶劣的环境下,自己的处境会更加悲惨,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这让我们感受到他当时的绝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和情感的抒发,让我们了解了元稹当时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唐时期官场的复杂与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