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杨员外巨源

元稹 〔唐朝〕

忆昔西河县下时,青山憔悴宦名卑。

揄扬陶令缘求酒, 结托萧娘只在诗。

朱紫衣裳浮世重,苍黄岁序长年悲。

白头后会知何日,一盏烦君不用辞。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回想从前在西河县任职的时候,青山也显得憔悴,我的官位低微。

我称赞陶渊明是因为想求得美酒,与萧娘结交只在于诗歌。

世间的人看重官服的颜色(官位高低),岁月匆匆流逝,长年累月让人悲叹。

头发花白之后不知何时才能再相会,这杯酒请您一定不要推辞。

1. 元稹:唐代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世称“元白”,其诗风格平易浅切,语言通俗易懂。

2.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其诗以边塞诗、送别诗见长,与当时诸多文人有交往。

3. 陶令:即陶渊明,东晋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后弃官归隐,嗜酒爱菊,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

4. 朱紫:古代官服颜色制度,不同品级的官员穿着不同颜色的官服,朱、紫多为高级官员所用,后常以“朱紫”代指官位、功名。

5. 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多抒发离别时的不舍、对友人的祝福或人生感慨,此诗即为典型的送别诗。

  • 西河县:地名,具体所指待考,为诗人曾经任职之地。
  • 宦名卑:指官位低微,仕途不顺。
  • 揄扬:称赞、赞扬。
  • 陶令:指陶渊明,他曾任彭泽令,爱酒,此处借指爱酒的情怀。
  • 结托:结交、依托。
  • 萧娘:古代对女子的泛称,此处指诗中所结交的女性友人。
  • 朱紫衣裳:古代官员的服饰颜色,朱、紫为高级官员的服色,代指官位、功名。
  • 浮世:指变幻无常的人世间。
  • 苍黄岁序:指岁月匆匆流逝,变化不定。苍黄,比喻事物的变化。岁序,年份、时节。
  • 白头:指年老之时。
  • 烦君:麻烦您,有恳请对方的意思。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脉络,它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元稹通过回忆过往、感慨当下,向友人杨巨源表达离别之情。

首联“忆昔西河县下时,青山憔悴宦名卑”,诗人回忆在西河县的日子,那时自己官位低微,连周围的青山仿佛都带着憔悴之感,这里的“青山憔悴”其实是诗人内心失意的投射,用环境来衬托心境,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情景交融手法。

颔联“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讲述了当时的生活状态,称赞陶渊明是因为喜爱饮酒,与萧娘结交则是因为诗歌,这两句让我们看到诗人在仕途不顺时,如何通过诗酒与友人交往,排遣愁绪,展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

颈联“朱紫衣裳浮世重,苍黄岁序长年悲”,由个人生活转向对社会和时光的思考。世俗之人看重官位功名,而岁月匆匆,一年年过去,带来的却是无尽的悲伤,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世俗价值观的一种反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尾联“白头后会知何日,一盏烦君不用辞”,回到送别现场,诗人想到年老之后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于是劝友人饮下这杯酒,不要推辞。这两句情感真挚,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素,却情感饱满,从回忆到感慨,再到临别赠言,层层递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以回忆起笔,“忆昔西河县下时,青山憔悴宦名卑”,既点明了过往的经历,又通过“青山憔悴”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自己仕途失意的心境,情景交融,奠定了全诗略带伤感的基调。

“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两句,通过提及与陶渊明、萧娘相关的生活片段,展现了诗人在失意生活中以酒与诗慰藉心灵、结交友人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文人的雅趣与情怀。

“朱紫衣裳浮世重,苍黄岁序长年悲”则由个人经历扩展到对世事与岁月的感慨,世人看重官位功名,而岁月流逝带来的却是长年的悲叹,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些许无奈和对时光易逝的伤感。

最后“白头后会知何日,一盏烦君不用辞”,将情感落到与友人的离别之上,以问句抒发不知何时能再相见的怅惘,又以劝酒的方式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时的不舍,情感真挚,余味悠长。全诗语言平实却蕴含深情,将个人的仕途感慨、生活情趣与离别之情巧妙融合,感染力强。

此诗为元稹赠别友人杨巨源所作。元稹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一生仕途起伏。从诗中“青山憔悴宦名卑”等句可知,创作此诗时,诗人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职位低微的时期。他回忆过往在西河县的经历,感慨世事与岁月,在与杨巨源分别之际,写下此诗抒发离别之情与人生感慨。杨巨源也是唐代诗人,两人之间有交往,这首诗是他们友情的见证,体现了文人之间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作者信息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古诗数量:691名句数量: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