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驳。
不畏辛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
缚遣推囚名御史,狼藉囚徒满田地。
明日不推缘国忌,依前不得花前醉。
韩员外家好辛夷,开时乞取三两枝。
折枝为赠君莫惜,纵君不折风亦吹。
问您辛夷花开得如何,您说已经斑驳凋零。 不怕辛夷花不开得烂漫,只叹我身陷官场束缚。 被派遣去审问囚犯,名为御史,囚徒们狼藉满地。 明日因国忌日不审案,依旧不能在花前醉饮。 韩员外家的辛夷花开得好,开花时求取三两枝。 折下花枝赠您莫要吝惜,即便您不折,风也会吹落。
这首诗以辛夷花为象征,通过对比花的自由与诗人的束缚,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辛夷花”与“官束缚”、“推囚”与“花前醉”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此外,诗人还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狼藉囚徒满田地”,生动地展现了官场的繁忙和压抑。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元稹诗歌中的佳作。
这首诗以辛夷花为线索,通过对比花的自由开放与诗人的官场束缚,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不畏辛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无奈和苦闷。后几句则通过描写公务的繁忙和国忌日的停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压抑感。最后,诗人以韩员外家的辛夷花为寄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诗人元稹在官场中感到束缚和压抑,借辛夷花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提到的“缚遣推囚名御史”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公务繁忙和身心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