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诗:古代诗歌创作的一种常见形式,指友人、文人之间因他人作诗而回应创作的诗,需遵循原诗的韵脚、体例(如“六韵”)或主题,是唐代文人社交与文学交流的重要方式,此诗即元稹应卢子蒙之请所作的和诗。
2. 洛神意象:源自三国魏曹植的《洛神赋》,赋中描绘洛神(洛水女神)容貌绝美、仪态优雅,后成为古典文学中“美”“神异”“怅惘”的经典意象,常被文人用于咏怀、写景,此诗中卢七“咏洛神”、元稹和诗“怀古”,均依托这一文化意象。
3. 诗的“韵”:古代律诗、排律中,“一韵”对应两句诗(上下句押同一韵脚),“六韵”即十二句诗,此诗为排律(长篇律诗),共十二句,符合“六韵”体例,体现唐代律诗的格律规范。
4. 唐代文人社交与诗歌:唐代文人常以诗歌作为社交媒介,通过“唱和”“题赠”“咏怀”等形式交流情感、切磋诗艺,元稹与卢子蒙、卢七员外的诗歌互动,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体现。
5. 早春景致的文学表达:古代诗歌中,早春景致多以“残雪”“草芽”“冰消”等意象呈现,此诗“草芽犹犯雪,冰岸欲消春”是典型代表,通过对比(草芽与雪、冰岸与春)展现季节过渡的特点,为后世写景诗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