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您应该会怪我停留了这么久,我也实在是难以与您告别。
年纪大的同伴渐渐少了,恐怕明天您就不会有这样的欢乐了。
自从认识您以来已经分别了三次,这一次我的胡须都全白了。
依恋您而不愿离去您应该明白,谁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再相见呢。
1. 元白诗派:元稹与白居易同为中唐元白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易懂,便于流传。
2. 唱和诗:元稹与白居易之间多有唱和之作,两人通过诗歌相互酬答,交流思想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现象。
3. 东都洛阳:在唐朝,洛阳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许多文人曾在此活动,留下了大量诗篇。
4. 诗歌中的离别主题:离别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主题,诗人往往通过描写离别场景、抒发离别之情来表达对友情、亲情等的珍视。
《过东都别乐天二首》是元稹写给好友白居易的离别诗,充满了浓浓的不舍之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元稹和白居易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在官场沉浮,一起创作诗歌,情谊深厚。这一次,元稹在东都洛阳与白居易分别,于是写下了这两首诗。
看第一首,“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意思是说你大概会奇怪我为什么停留这么久,其实是我实在难以和你告别啊。这两句很直白,一下子就把那种舍不得走的心情表现出来了。接着“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是说年纪大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今天这样相聚的欢乐,明天可能就没有了,这既是在感慨时光流逝,也是在珍惜当下的相聚。
再看第二首,“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从认识到现在已经分别三次了,这一次我的胡子都白了,可见两人相识已久,岁月不饶人啊。最后“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说我舍不得离开你,你应该能明白,谁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再见面呢,把那种担心再也见不到的心情写得特别真切。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就是用朴实的话表达最真实的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元白之间深厚的友谊,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离别时的那种无奈和伤感。这就是好的诗歌,不需要华丽的辞藻,真挚的情感就能打动人心。
这两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饱含深情,将与好友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一首诗开篇“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以直白的语言点出自己因不舍而停留过久,也暗示了对方可能的想法,情感真挚。“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则从时光流逝、友人渐少的角度,进一步烘托出此次相聚的珍贵和分别的无奈,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岁月的感慨。
第二首诗“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通过细数分别次数和描写自己胡须变白,既写出了两人交往之久,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增加了伤感的氛围。“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更是直抒胸臆,将依恋不舍之情推向高潮,同时“知得后回相见无”一句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让这份离别之情更添沉重。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展现了元白之间深厚的友谊。
元稹与白居易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两人友情深厚,世称“元白”。他们经常有诗歌唱和,在仕途上也多有交集与相互扶持。这首诗是元稹路过东都洛阳与白居易分别时所作,从诗中“三度别”“白尽老髭须”等句可以看出,此时两人已历经多次分别,年岁渐长,此次分别更添伤感,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见的不确定性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