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役行人事,纷纷碎簿书。
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馀。
病痛梅天发,亲情海岸疏。
因循未归得,不是忆鲈鱼。
终日奔波于公务琐事, 案头文书堆积纷乱如麻。 两衙的公务耗尽精力, 滞留此地已七年有余。 梅雨时节旧疾又发作, 远隔海岸亲情渐疏寡。 因循拖延未能归故乡, 倒并非因思念鲈鱼味美啊。
本诗需重点关注三个层面:一是贬谪文学特征,通过时空描写("七年馀")和意象选择("海岸")表现羁旅之愁;二是反用典故的修辞手法,尾联否定"忆鲈鱼"实则强化思乡真情;三是中唐诗歌转向,突破盛唐气象,更多关注个人宦海沉浮的细腻感受。教学时可对比刘禹锡、柳宗元同类贬谪诗作。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贬官生涯:首联用"役役""纷纷"叠词强化公务繁冗;颔联"七年馀"凸显时间煎熬;颈联"病痛""亲情"对仗,写尽身心双重痛苦;尾联反用典故,强调非不愿归而是不能归的无奈。平实语言中蕴含深沉感慨,体现元稹诗歌"言浅意深"的特点。
此诗作于元稹贬谪通州司马期间(约815-819年)。诗人时任闲职,饱受疾病困扰,诗中"七年馀"可能是夸张说法。东武或为通州别称,反映诗人对长期滞留贬所、公务缠身却无所作为的苦闷,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