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整体读一下这首诗,感受它的韵律和节奏。诗的题目是《答友问》,很明显这是一首回应友人疑问的诗,从最后一句“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可以知道,友人疑问的是才与德的关系。
开篇两句“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分别描绘了大圭和利剑的特点。大圭有棱角却不伤人,就像品德高尚的人,有自己的原则和操守,却不会伤害他人;利剑锋利实用,常用不损,如同有才能的人,能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告诉我们在需要施展才能、解决实际难题的场合,比如斩马这样的事情,象征品德的良玉就比不上象征才能的铁了,这说明才能在实用层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而“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这两句,则换了一个场景,将铁和玉放在洪炉中检验。铁很容易就熔化了,而玉即便烧三天也不会发热,这体现了品德如同良玉一般,具有坚韧、持久的品性,在艰难困苦的考验面前更能显现其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铁与玉的对比,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才与德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帮助友人(也帮助我们)理解了才与德的优劣所在,让我们明白在不同情境下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才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