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待客礼不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酤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王侯府邸怎会缺酒少肉? 主人显贵骄横,待客礼节不足。 那些望尘跪拜的人,终日奔走忙碌。 唯有王生你拂袖而去,高飞如云中鸿鹄。 宁愿归隐白云深处,饮清泉卧空谷。 不愿随波逐流,低头屈膝奉承。 你扣门与我道别,我买酒留你夜宿。 去吧,去终南山采薇的隐士,那里山色正绿。
1. 唐代隐逸文化特征 2. 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3. "采薇"典故的源流与演变 4. 终南山在唐诗中的文化意象 5. 对比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本诗核心在于"不能随众人"的士人气节: 1. 批判层次:首联用反问句式,揭露权贵物质丰足却精神贫瘠; 2. 塑造形象:"拂衣""云鹄""饮水"三个典型场景,立体呈现隐士形象; 3. 情感表达:末句"山正绿"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暗含诗人自己的隐逸理想。 全诗体现了白居易"中隐"思想,在讽喻中见深意,平易处显奇崛。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主题:前四句揭露权贵待客无礼,中间六句以"碌碌"众人反衬王处士"云鹄"之姿,末四句以"采薇""终南"的隐逸意象收束。语言质朴犀利,"拂衣""饮水"等动作描写生动体现人物风骨,尾句"山正绿"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此诗作于白居易中年时期,当时朝堂党争激烈,社会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王处士是白居易友人,选择归隐终南山,诗人借此批判权贵骄横、世态炎凉,赞颂隐士的高洁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