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和答诗十首·和雉媒》,这首诗看似写“雉媒”,实则藏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
首先,我们要理清诗歌的“由头”——这是一首“和答诗”,白居易是读了朋友写的《雉媒》诗后,才有感而发写了这篇作品。开篇“吟君雉媒什,一哂复一叹”,既告诉我们创作的缘由,也透露出他读诗时的心情:“哂”是淡淡的笑,可能是觉得“雉媒”这种鸟的行为有点可笑;“叹”是感叹,是想到这种现象不只是鸟有,人也会这样,所以心里有触动。接着“岂唯鸟有之,抑亦人复然”这句话特别关键,它像一座桥,把“鸟”和“人”连了起来,让诗歌的主题从“写鸟”变成了“写人”,这是我们理解全诗的核心过渡。
然后,我们来看诗人怎么用“历史”说“现实”。白居易举了两个很有名的历史例子:一个是“张陈刎颈交”,张耳和陈馀本来是能为对方死的好朋友,结果因为争权夺利,最后反目成仇,诗人说他们的“不平气”能“塞绝泜水源”,这是用夸张的手法,说他们的怨气之深,连河水都像被堵住了;另一个是“赵襄骨肉亲”,赵襄子和代王是亲戚,却为了抢地盘杀了代王,他的坏名声“高于磨笄山”,磨笄山是代王夫人自杀的地方,用山的高度来形容名声的坏,特别形象。这两个例子,一个说朋友反目,一个说亲人相残,都是为了批判“为了利益丢了道义”的行为,而这其实也是白居易对他所处时代的观察——当时官场里,这样的事并不少见。
最后,我们要读懂诗人的“期待”。批判完不好的现象,白居易没有停在抱怨上,而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劝君今日后,养鸟养青鸾”“劝君今日后,结客结任安”。这里的“青鸾”和“任安”不是随便选的,青鸾是神话里的鸟,丢了伴侣就一辈子孤单,象征“忠贞”;任安是历史上的好人,主人和别人都走了,他还守在门口,象征“守信”。诗人其实是在说:我们应该追求这样的品格,交朋友要交任安这样的,做人要像青鸾那样忠贞,不要学“笼中雉”——为了一口吃的,就忘了本性,连同类都不管。
总的来说,这首诗虽然写于唐朝,但它讲的道理到现在还有意义:无论什么时候,“利”和“义”的选择都是我们会遇到的问题,白居易用“雉媒”提醒我们,不要为了眼前的小利益,丢了最珍贵的道义和品格;而“青鸾”和“任安”,则是他给我们指出的理想方向。希望大家读完这首诗,也能思考一下,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交什么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