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丹

白居易 〔唐朝〕

巧者力苦劳,智者心苦忧。

爱君无巧智,终岁闲悠悠。

尝登御史府,亦佐东诸侯。

手操纠谬简,心运决胜筹。

宦途似风水,君心如虚舟。

泛然而不有,进退得自由。

今来脱豸冠,时往侍龙楼。

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冬负南荣日,支体甚温柔。

夏卧北窗风,枕席如凉秋。

南山入舍下,酒瓮在床头。

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

顾我愚且昧,劳生殊未休。

一入金门直,星霜三四周。

主恩信难报,近地徒久留。

终当乞闲官,退与夫子游。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有技巧的人因劳力而辛苦劳累,有智慧的人因思虑而内心忧愁。

我欣赏您没有那些机巧与智谋,一年到头都闲适悠然。

您曾经在御史府任职,也辅佐过东方的诸侯。

手中拿着纠正谬误的文书,心中运筹决胜的策略。

官场仕途就像风和水一样变幻不定,您的心却像空荡的船一样安然。

坦荡无羁而不占有什么,进退都能自由自在。

如今您脱下了御史的官帽,时常前往龙楼侍奉。

在官署中能称得上心境平静,居住的地方也随着足迹而幽静。

冬天晒着南边屋檐下的太阳,身体十分暖和舒适。

夏天躺在北窗下享受凉风,枕席就像凉爽的秋天一样。

南山的景色映入屋舍之下,酒瓮就放在床头。

人世间有这样闲适的地方,何必还要隐居在山林之中。

回看我自己愚昧又糊涂,辛劳的生活从未停歇。

一旦进入金马门担任直官,已经过了十来年。

君主的恩情实在难以报答,在京城附近白白地长久停留。

最终应当请求一个清闲的官职,退隐后与您一同游玩。

1.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 御史府:古代官署名,其长官为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纠正朝纲等,在维护朝廷纪律和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豸冠:古代官员的一种帽子,因帽子上装饰有獬豸(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神兽)图案而得名,多为御史等监察官员所戴,后来成为御史官职的代称。

4.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巧者”“智者”的劳苦与吴丹的闲适进行对比,将吴丹的生活与诗人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吴丹的处世态度和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 “星霜”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岁月、时光,“星霜三四周”中“三四周”指十三年到十四年左右,这里用“星霜”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 巧者:指有技艺、技巧的人。
  • 智者:指有智慧、谋略的人。
  • 终岁:一整年。
  • 闲悠悠:闲适悠然的样子。
  • 御史府:古代官署名,负责监察等事务。
  • 东诸侯:指东方的地方诸侯或地方长官。
  • 纠谬简:纠正谬误的文书、简牍。
  • 决胜筹:谋划决胜的策略。
  • 宦途:官场仕途。
  • 虚舟:空荡的船,比喻心境坦然,不被外物所动。
  • 泛然:坦荡、无拘无束的样子。
  • 豸冠:古代御史等官员戴的帽子,代指御史官职。
  • 龙楼:指皇宫中的楼阁,代指皇宫、朝廷。
  • 官曹:官署、衙门。
  • 南荣:南边的屋檐,指阳光充足的地方。
  • 支体:肢体。
  • 林丘:山林,指隐居的地方。
  • :回看、回顾。
  • 愚且昧:愚昧糊涂。
  • 劳生:辛劳的生活。
  • 金门直:指在金马门担任直官,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后借指朝廷。
  • 星霜三四周:指时间过去十多年,星霜指岁月。
  • 主恩:君主的恩情。
  • 近地:指京城附近。
  • 乞闲官:请求担任清闲的官职。
  • 夫子:对吴丹的尊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赠吴丹》。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整体内容,它是白居易写给友人吴丹的一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吴丹的赞赏和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开篇“巧者力苦劳,智者心苦忧”,作者告诉我们有技巧的人会因劳力而辛苦,有智慧的人会因思虑而忧愁,这是对现实中人们辛劳状态的一种概括。接着说“爱君无巧智,终岁闲悠悠”,点出了赞赏吴丹的原因,就是他没有那些机巧智谋,却能一年到头都闲适自在。

然后诗人回忆了吴丹的官场经历,“尝登御史府,亦佐东诸侯。手操纠谬简,心运决胜筹”,说明吴丹曾经在重要的职位上有所作为,有能力去纠正错误、谋划策略。但难能可贵的是,“宦途似风水,君心如虚舟”,官场变化不定,吴丹的心却能像空船一样不为所动,保持从容,做到“进退得自由”。

再看吴丹现在的生活,“冬负南荣日,夏卧北窗风”,冬天能晒到温暖的太阳,夏天能吹到凉爽的风,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啊!“南山入舍下,酒瓮在床头”,窗外有南山美景,床头有酒相伴,这样的生活让人羡慕,所以诗人说“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在人间能有这样闲适的地方,也就不用去山林隐居了。

最后诗人联系自己,“顾我愚且昧,劳生殊未休”,对比之下,自己还在辛劳奔波,所以表达了“终当乞闲官,退与夫子游”的愿望,希望能摆脱辛劳,和吴丹一起过闲适的生活。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白居易对那种从容自在、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也能学习到诗人通过对比来突出主旨的写作手法,同时对唐代的一些官职和文化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首诗开篇通过对比“巧者”“智者”的劳苦与忧愁,引出对吴丹“无巧智”而能“闲悠悠”的赞赏,奠定了全诗对吴丹闲适心境的赞美基调。接着回顾吴丹的仕途经历,既肯定了他在任时的能力与作为,又突出了他在变幻的宦途中能保持“心如虚舟”、进退自如的境界。

诗中对吴丹当下生活的描绘尤为生动,“冬负南荣日,支体甚温柔。夏卧北窗风,枕席如凉秋”等句,细致地展现了吴丹生活的闲适安逸,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自在的氛围。“南山入舍下,酒瓮在床头”更是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图景,体现出吴丹在平凡生活中找到的乐趣。

而后诗人转而自叹,对比自己“劳生殊未休”的状态,表达了对吴丹生活的向往,以及自己渴望摆脱辛劳、寻求闲适的心愿。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比手法,既赞扬了友人的处世态度和生活状态,也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赠吴丹》是一首赠友诗,从诗中内容来看,吴丹应当是诗人的友人,且有着较为丰富的仕途经历。当时白居易可能正处于仕途之中,看到友人吴丹能够在官场中保持闲适的心境,或者已经获得了相对清闲的生活,心生羡慕,于是写下此诗表达对友人的赞赏以及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生涯的某个阶段,当时他或许感受到了官场的复杂与辛劳,从而对吴丹那种能在宦海中保持从容自在的状态颇为欣赏。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