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
人生待富贵,为乐常苦迟。
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
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
尽将酤酒饮,酩酊步行归。
名姓日隐晦,形骸日变衰。
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
百花凋零如雪飘落,两鬓斑白如丝垂落。 春天逝去还有再来之时,而我年老却再无年少之日。 人生若等待富贵,快乐常因来得太迟而苦涩。 不如在贫贱之时,随遇而安舒展愁眉。 卖掉我所骑的马,典当旧时的朝服。 全部拿来买酒痛饮,醉醺醺地步行归家。 姓名日渐隐没无闻,形骸日渐衰老颓败。 醉卧在酒肆之中,谁还认得我是何人。
本诗可分层解读:前四句为第一层,通过自然与人生的对比确立主题;中间四句提出"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后八句则以具体行动展现这种哲学。艺术上,诗人用"雪""丝"等喻体增强画面感,"卖马典衣"的排比动作形成戏剧性转折。值得注意是"名姓隐晦"与"醉卧酒肆"的矛盾统一,表面是消极避世,实则是对生命本质的积极把握。这种"以醉解忧"的方式,成为后世文人表达超脱的经典范式。
全诗以"百花落"起兴,用自然界的轮回反衬人生的不可逆衰老,形成强烈对比。"卖马典衣"的夸张举动凸显诗人决绝的洒脱,而"醉卧酒肆"的结尾则以诙谐笔调完成对世俗身份的彻底解构。白居易善用浅白语言表达深刻哲理,此诗通过"春去有来日"与"我老无少时"的工整对仗,将生命焦虑与豁达并置,最终以酒为媒介达成精神自由,体现了其"中隐"思想的艺术表达。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当时他因政治抱负受挫,逐渐转向闲适隐逸的生活。诗中通过描绘晚春景象与自身衰老的对比,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表达了摒弃功名、及时行乐的超脱态度,反映了中唐士人在宦海沉浮后的典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