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游石门涧
游石门涧
白居易 〔唐朝〕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山水
写山
写水
写人
游历
题诗
写云
古诗译文
石门涧旧日的小径早已湮没,我拨开丛生的榛莽去寻访古人的遗迹。正值秋山秋水清澄时节,山光水色依旧像古时一样明净澄澈。常听说慧远等高僧曾在石壁上题诗,而今云雾缭绕、莓苔封壁,苍然一片,已无处寻觅。稀疏的野竹丛生,多年的岩石剥落崩裂。自从东晋以来,便再无人来此登临,唯有秋涧的水声潺潺,从早到晚空自流淌。
展开
知识点
1. 石门涧:庐山名胜,位于庐山南麓,两山对峙如门,涧水从中流出。2. 慧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三十余年,结白莲社,为中国净土宗初祖。3. 白居易贬江州:元和十年因“越职言事”被贬,作《琵琶行》,期间屡游庐山。4. 东晋风流:指东晋名士高僧的玄远之致,白居易诗中常以之为精神寄托。
展开
古诗注解
石门
:指江西庐山的石门涧,以两山对峙如门得名。
旧径
:旧日登山的小路。
披榛
:拨开丛生的草木。
慧远辈
:东晋高僧慧远及其同辈,慧远曾在庐山结社,石门涧为其游踪之地。
莓苔
:青苔、苔藓的合称。
崩剥
:岩石因风化而剥落。
潺湲
:形容水流缓慢而连续的声音。
展开
讲解
白居易此诗以“无”字贯穿:无旧径、无处觅、无复人游历,而唯一存在的“秋涧声”又以“空”字修饰,形成强烈对比。诗人并非单纯写景,而是通过景物变迁暗示人事代谢。首句“石门无旧径”开门见山,点出荒废;中间两联借“云覆莓苔”“崩剥多年石”将时间之流逝具象化;尾联“独有秋涧声”以有声衬无声,以永恒衬短暂,使全诗在空寂中透出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哲理。此诗语言朴素,意象清冷,体现了白居易晚年诗风由绚烂归于平淡的特色。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访遗迹”为线索,层层递进:首联写路径湮没,见荒凉;次联写秋光如昔,显永恒;三联写诗壁难寻,叹湮灭;四联写竹石萧疏,感沧桑;五联写人迹断绝,伤寂寥;尾联以涧声空流作结,寓无限时空之慨。诗人将眼前景与历史想象交织,以“无”“空”二字为诗眼,营造出苍莽空寂的意境,表现了对东晋风流的追怀与对盛衰无常的哲思。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白居易晚年游览庐山石门涧时所作。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此后多次登临庐山,对东晋以来高僧名士的遗迹尤感兴趣。石门涧自东晋慧远结社后,渐成僻境,至中唐已人迹罕至。诗人借访古抒怀,寄托对历史兴亡、人生盛衰的感慨。
展开
作者信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
3471
名句数量:
12158
作者其他古诗
1
琵琶行并序
1.8万阅读
2
五凤楼晚望
1.4万阅读
3
醉中对红叶
1.2万阅读
4
樟亭双樱树
1.1万阅读
5
游悟真寺诗
1.1万阅读
6
微雨夜行
1.1万阅读
7
采莲曲
1.1万阅读
8
醉歌
1.1万阅读
9
放言五首
1.1万阅读
10
秋池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