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望赴五松驿,马上偶睡,睡觉成吟

白居易 〔唐朝〕

长途发已久,前馆行未至。

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

右袂尚垂鞭,左手暂委辔。

忽觉问仆夫,才行百步地。

形神分处所,迟速相乖异。

马上几多时,梦中无限事。

诚哉达人语,百龄同一寐。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在漫长的旅途上已经出发了很久,前面的驿站还没有到达。

身体疲倦,眼睛也已经昏沉,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右手的衣袖还垂着马鞭,左手暂时放下了马缰绳。

忽然醒来问仆人,才走了一百步的路程。

形体和精神所处的地方不同,时间的快慢也相互违背差异。

在马上过了多长时间,梦中却经历了无数的事情。

贤达的人说的话确实有道理啊,人生百年就如同一场睡眠。

1. 唐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诗真实地记录了旅途生活,体现了其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特点。

2. 古诗中“睡觉”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睡觉”是“睡醒”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表示进入睡眠状态的“睡觉”含义不同,这是古今异义词现象。

3. 驿站文化:诗中的“五松驿”涉及古代驿站制度,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官员往来中途休息的场所,是古代交通和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感悟:许多古代文人会从日常小事中感悟人生哲理,如本诗从一次小睡联想到人生百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 秦望: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
  • 五松驿:驿站名,具体位置待考,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中途休息的地方。
  • 睡觉:睡醒,与现代汉语中"睡觉"含义不同。
  • 发已久:出发已经很久了。
  • 前馆:前面的驿站。
  • 体倦:身体疲倦。
  • 目已昏:眼睛已经昏花。
  • 瞌然:不知不觉的样子。
  • 右袂:右边的衣袖。
  • 垂鞭:马鞭下垂。
  • 委辔:放下马缰绳。委,放下;辔,驾驭牲口的缰绳。
  • 忽觉:忽然醒来。觉,睡醒。
  • 仆夫:仆人,这里指赶车或随行的人。
  • 形神:形体和精神。
  • 分处所:处在不同的地方。
  • 迟速:快慢。
  • 相乖异:相互违背、不同。
  • 诚哉:确实啊。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贤达的人。
  • 百龄:指人的一生,百年。
  • 同一寐:如同一场睡眠。寐,睡眠。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的内容。这是一首叙事兼抒情说理的诗歌,诗人白居易在旅途中,因为长时间赶路而疲惫不堪,在马上睡着了,醒来后根据这一经历创作了此诗。

从叙事角度看,诗歌开篇交代了旅途的背景,“长途发已久,前馆行未至”说明路途遥远且还未到达目的地。接着写自己“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自然地过渡到入睡的情景。然后通过“右袂尚垂鞭,左手暂委辔”的细节,生动地描绘了睡着时的状态,让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疲惫入睡的样子。醒来后“忽觉问仆夫,才行百步地”,这一情节形成了时间上的反差,为后文的感悟做了铺垫。

从抒情和说理来看,诗人由“才行百步地”却在梦中经历“无限事”,引发了对“形神”和“迟速”的思考,认识到形体和精神的不同,以及时间感知的差异。最后得出“诚哉达人语,百龄同一寐”的感悟,将人生百年比作一场睡眠,体现了一种通达的人生态度。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的辨析,如“睡觉”的含义。同时,结合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理解其诗歌通俗易懂却蕴含深意的特点。另外,通过诗中的“驿”字,了解古代的驿站文化,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总的来说,这首诗看似简单,却从一件小事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记录了诗人旅途中小睡的经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前四句“长途发已久,前馆行未至。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简洁地交代了旅途的漫长、目的地未到以及自己因疲倦而入睡的情景,语言朴素如白话,却生动地勾勒出当时的状态。

“右袂尚垂鞭,左手暂委辔”两句细节描写十分传神,通过对睡着时手部动作的刻画,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入睡之快、之沉,也体现了旅途的劳累。

“忽觉问仆夫,才行百步地”则形成了一种对比,诗人在梦中仿佛经历了许久,醒来却发现只走了很短的路程,为后文的哲理思考做了铺垫。

“形神分处所,迟速相乖异。马上几多时,梦中无限事”几句,点出了形体与精神的分离,以及现实时间与梦中时间的差异,引发人对时空和意识的思考。

最后两句“诚哉达人语,百龄同一寐”,由自身的小睡感悟到人生的大道理,将人生百年比作一场睡眠,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通达看法,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整首诗由景入情,由事入理,层层递进,耐人寻味。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感悟。此诗从题目《自秦望赴五松驿,马上偶睡,睡觉成吟》可知,是诗人在从秦望前往五松驿的旅途中,于马上偶然睡着,醒来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当时诗人可能正经历一段较长的旅途,身心疲惫,途中的小睡引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于是写下这首诗记录当时的情景和感悟。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